廖志華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開展逐漸確立人生價值觀,對身邊的事情產生相應的情感感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方式,應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滲透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相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分析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的重要性,探究家國情懷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的策略。
關鍵詞:家國情懷;道德與法治;滲透
道德與法治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傳授學生法治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將學生培養成為具備良好品質、精神素養的公民。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中涉及很多的人文哲理與文化底蘊,并引入很多歷史人物,教師可以深度挖掘教學內容,合理剖析教材內容設置目的,合理引入并滲透家國情懷,通過典型人物的引入,為學生樹立相應的榜樣,以英雄人物的事跡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
一、道德與法治滲透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學生褪去幼稚,逐漸開始萌生個人感悟,對于一些事情都會萌生相應的情感與體會,并在透過社會逐漸建立人生價值觀,樹立相應的人生態度。當然,學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因此通過道德與法治滲透家國情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家國情懷的滲透,學生會受到正向的引導,產生情感共鳴,可以增加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榮辱觀以及責任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初中生是以后國家的希望,培養學生相應的家國情懷,對于未來國家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家國情懷是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它以某種關系增強個人與國家的附屬感,引導學生飲水思源,可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樹立學生良好的公民意識,促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有助于和諧美滿家庭的建設。
二、家國情懷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的策略
(一)適度解讀教材,明確內容意義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家國情懷的培養與傳統文化的滲透有著重要的關聯。家國情懷主要包括孝道、仁愛、愛國,這些情懷看似分離,實則相互交融,相互關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全面滲透相關情懷,既要引導學生倡導孝與忠,又要培養學生的愛心。為更好地引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通過經典誦讀與古文釋義等方法解讀這些經典語句。通過經典誦讀,學生逐漸對這些對仗工整、激昂的語句產生興趣,并且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學生開始逐漸理解相應的意思,會從內心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自豪感與自信心。其次,還要注重釋義,像“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經典,本意是如果每天能夠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學生很難通過誦讀理解相應的意思,教師要為學生進行相應的釋義,解釋句子的意思。為滲透相應的文化,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經典語句的出處;并通過語句為學生闡述為人、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相應的情懷。
(二)引入典型人物,剖析人生價值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中,每一章節都有傳統文化經典的涉及,如同星星之火,如果教師能夠應用得當,必當燎原。這些經典的歷史人物,之所以流傳的這么久遠,在很多年以后仍然能被世人傳唱,自然與其具備的正確的價值觀、家國情懷、民族精神有著很大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家國情懷資料,剖析經典的歷史人物,利用經典故事,培養學生相應的家國情懷。教材中引入的大量經典名句,其背后又涉及著較多的人文故事。在長久的歷史流傳中,一些故事的本質逐漸發生改變。作為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分辨能力,不能人云亦云。這關系著眾多學生對經典語句以及故事的理解,要在教學中認真探究典故的出處。
(三)創設教學情境,引發情感共鳴
教學情境可以在學習中使學生產生與教學情境共鳴的強烈情感,從而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貼切。學習情境通??梢詫⒊橄蟮睦碚撝R轉換為能夠在生活中接觸到的生活事件或者情境,并且在生活情境中包含著各種強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因而,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在純粹的認知活動中幫助學生克服相應的缺陷,促使知識的學習成為一種囊括體驗情感的屬于綜合性質的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的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結合教學內容,引入激發學生個人情感與感悟的視頻與音樂,創設良好的情境,將學生引入相應的教學情境中,萌生感悟與體會。比如: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這一課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在網絡上搜集緝毒、打擊犯罪、抗震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相關的視頻,在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通過視頻的觀看,學生內心會萌生相應的體會與感悟,意識到作為中國公民應當全力維護國家利益。
(四)開展實踐活動,獲得體驗感悟
理論課堂的開展知識在理論的層面上提升學生認識,培養學生相應的情感。為加強學生的實際感悟,應當打破理論知識的束縛,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先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的意識。首先引導學生從家校生活做起,引導學生尊重孝道,孝順父母,讓學生等級家庭成員的生日信息,以便家庭老人或者長輩在過生日時送出祝福。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為家庭做家務,參加家庭大掃除等。然后,在學校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學校大掃除,倡導學生在學校樂于助人等。通過小事讓學生認識到做好事的樂趣,以此培養學生樂于助人、尊老愛幼的品德。
結束語:
總而言之,家國情懷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滲透傳統文化,適度為學生解讀教學內容,明確學習內容的本質意義;引入典故故事,通過故事加強學生對家國情懷的理解與感悟;引入典型人物,合理激發學生的個人情懷,并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積極開展實踐活動,以此不斷滲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傳統美德;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逐漸培養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李彬,涂小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科學咨詢,2018(11):81-81.
[2]王家洲[1],李布天[2].國學資源在《道德與法治》常態課中的有效應用[J].生活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