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善于提問,更要教會學生提問。只有善于提問,才能激活思維,學有所獲。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應該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關鍵詞:語文課堂;創新思維;學生提問;和諧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7-009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7.088
語文課堂上的提問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我們要調動學生,激活學生思維,誘導學生一步步質疑、析疑、釋疑,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那么,如何讓學生敢于提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呢。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權利,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呈現出一種和風細雨式、交流探討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那么,該如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呢。教師除了以扎實的知識儲備、熱情的態度上課外,還可以借助一些體態語言,如充滿期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贊許的點頭等,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愛的鼓舞,情感的交融,營造出一種和諧、寬松、平等互助的課堂氛圍[1]。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識過程,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學生喜歡某一位教師,就會喜歡這個教師的課,如果教師一走進教室,就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說:“咱們班的同學都能認真聽課、積極動腦發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比一比,看誰最善于思考,回答問題又多又正確,更要看看誰最聰明,提出的問題比教師的提問更好更有深度?!苯處熂钚缘脑捳Z再配合恰當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營造了寬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的提問做了良好的鋪墊。
教師課前要在備課上多下工夫,巧妙預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仔細研讀教材并提出問題。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課堂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前備課時應注重學科性,突出啟發性,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對知識的渴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大膽提問[2]。
例如,在《愚公移山》一課中,我先提問“山有多大?”學生回答“方七百里,高萬仞”,然后我告訴學生古代“方”是半徑,引導學生換算出太行王屋的面積和高度。課文雖然運用夸張手法,但學生對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度、廣度有了一個比較直接的概念,然后我適時提問:“對于這么大的山,愚公打算要移走他們,你們對此有什么疑問嗎?”學生紛紛舉手提問:“愚公為何要移山?”“愚公打算把這么大的山移到哪里?”順著這些問題,我讓學生比賽找答案分析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節課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課堂氣氛非?;钴S,教學效果相對平時的教師提問好很多。
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善于提問的能力,我改變了以往對教材內容全講細講的做法,代之以“問題解決”。我首先對學生進行文體閱讀方法訓練,讓他們掌握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然后通過三個環節:學生自學后質疑——小組合作討論——教師以問題點撥解答,對學生進行學習新課的訓練,逐步使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并善于提問。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說明文單元,我先以《中國石拱橋》為例,讓他們明確閱讀說明文時應該從明確說明對象、掌握說明對象特征、分析說明方法、掌握說明順序、明確文章結構、分析說明文語言特征這六大角度入手,然后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方法訓練。
在《蘇州園林》這一課開始時,我先和學生一起回顧該從哪些角度入手閱讀說明文,然后和學生一起分享探討了自己旅游的經歷收獲,又運用多媒體展現了蘇州園林的圖片,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后,適時引導:“蘇州園林這么美,課文是如何介紹蘇州園林之美的?對于這篇說明文,你想提哪些問題來了解蘇州園林之美?”我讓小組再進行合作探討,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提交給教師,教師再引導解決,答案便水到渠成。經過這樣的訓練,到后面的《蟬》《夢回繁華》,學生已經能熟練地對課文提出問題,并且問題越來越有深度。
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普列漢諾夫說:“有教養的頭腦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提問的意識不僅體現了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只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教學情況,與學生打成一片,才能欣喜地聽到學生創新之花慢慢綻開的聲音。
參考文獻:
[1]陳雪.讓學生提問點亮語文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6(31):7.
[2]沈榮.核心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改革應然的實踐取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3):54.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張婧(1982.5— ),女,漢族,甘肅臨洮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定西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基于學科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探索與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DX[2018]GHB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