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今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是往知識社會發展的,而批判性思維可以有效地推動知識社會發展。目前,社會培養人才的方向主要在于創新型人才,批判是創新的前提。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較有效的學科。因此,在小學的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通過當前的數學教育現狀來分析,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筆者主要對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提出了幾點拙見。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批判性思維 ?培養
批判性思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批判性思維是通過現有的一套評價體系,進而對其改善,充滿合理性和反思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思維傾向。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已經逐步被指定為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當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指讓學生根據當下的客觀情況,運用所學的知識,開展思維活動,并且對結果是否正確做一定的檢驗。小學生不但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沒有得到完全發展,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所學的知識不能合理地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檢驗。由此看來,培養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羊群效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見,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學生也會出現盲目從眾的心理。針對這一問題,在數學實踐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刻意地去出一些錯誤的問題,讓學生自行去分析和解決。比如,在《數的整除》一課當中,可以故意給學生出一個錯誤的練習題:“有兩個連續的奇數相加是23,這兩個奇數是哪兩個?”其實學生不論怎么解答都不會得到正確答案,但是往往在解決不了的時候會有一些學生走出疑云,提出疑問,因為奇數與奇數相加只能是偶數,但是此題當中的和還是奇數。教師這個時候就要表揚這位善于發現問題的同學,思考全面。當然,在謎底揭開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解釋該題是老師故意出的一道無解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學習當中如果覺得哪里有問題,要相信自己,勇于提出,不管是教師在教課的過程當中出現的錯誤還是課本上出現的錯誤都要敢于提出。
在數學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當中,要經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習慣。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和課本不是絕對的真理,亦或是百分之百的正確。對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生應給予表揚,久而久之,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形成良好的習慣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有助于進一步培養批判性思維。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進行課堂討論
進行課堂討論可以幫助形成一種類似爭辯的環境,這樣不但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欲望,并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在爭辯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進行一節新知識的學習時,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去發現規律,從而理解、掌握知識點,實現思維的發展。比如,在討論“質數的定義”的時候,讓學生展開討論,尋找除了質數本身和1之外的因數。學生也會積極尋找,在學生討論結束時也會得出結論,質數是只有本身和1的約數。數學教師也可以進一步給學生進行論證,比如5的約數只有1和5,11的約數只有1和11。讓他們對自己的討論結果進行驗證,在激烈的討論當中學生也會得出質數定義的答案。這樣,也更能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當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一節課所學的內容。并且要經常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當中逐漸培養批判性思維,可以慢慢地從以前被動學習的習慣當中解脫出來。
三、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拓寬解題思路
學生在做練習題的時候,往往會將公式或者定義機械地套進習題當中,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在練習題解答的時候,應該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習慣,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比如,關于算數的一道習題:“工廠計劃運進可以用30天的煤燃料,一天燒100千克,但是由于技術改進,以后可以每天少用50千克的,問運進的煤燃料能用多少天?”學生列式:30×100=3000(千克),3000÷(100-50)=60(天)。在同學進行檢驗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先檢查算式是否正確,“30×100”是運進煤染料的總量,“100-50”是實際每天燒的煤量,“3000÷(100-50)”就是實際的運進煤染料能用多少天。根據檢驗得出算式是正確的,是60天。在解出正確答案之后,讓學生重新對題干進行改編:
“工廠計劃運進30天的煤燃料,一天用量100千克,但是在運進之前由于技術改造,可以少用50千克,問實際運進煤燃料多少?”對學生自行改編的練習題,再進行解答和檢驗,以期驗證原始練習題的解答思路是否正確。通過反復的培訓和訓練,能幫助學生正確運用檢驗方法,并且養成檢驗的習慣,以后做習題的時候自覺運用,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社會培養人才的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有目的地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的技能水平,并且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本春.草埋灰線,伏脈千里——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培養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9(17):80-82.
[2] 林瑛.基于心理咨詢面談技術的課堂回應,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7):60-62.
[3] 楊水旺.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樣態與設計——以小學數學思維訓練課為例[J].師道·教研,2019(1):154.
[4] 鄧奇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讀書文摘,2017(8):118.
作者簡介:姓名:李瑤 女 漢族 1993年10月 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人 大學本科畢業 中小學二級 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單位:豐城市第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