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國 張友穩
【摘 ?要】 在當前英語課堂中存在低效的問題,因此構建英語高效課堂構建英語高效課堂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從科學設置目標、學生提前自主學習、有效導入、高效任務型教學、評價反思等方面闡述構建英語高效課堂的方法,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和教學建議。
【關鍵詞】 教學 ?課堂教學 ?高效 ?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課堂是教師講解課程和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高效課堂要求一堂課從獲得效益的角度來說是高效的,而不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全體學生都學有所獲,獲得感很強,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課堂氣氛活躍、和諧而融洽,學生自主積極地參加教學活動,學生獲得的效益能夠最大化,能夠在情感上升華到最大化。高效課堂是師生開展對話的場所,是師生、生生在合作中“用英語做事”的平臺,在這里師生激揚生命,啟迪智慧,完善人格,共享生命成長。
一、科學設置教學目標,確保高效
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根據預研制定的目標,要求所教的課程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生學習的效果或學習活動要達到所需的標準。教師在備課中要注重對教學目標的設定,科學符合學情的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具有保障作用。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依據新課標要求,從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角度來展開,真正分析和研修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同時這三維目標是有聯系性的統一體。制定合適的目標以后,找出課程的重點與難點,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生提前自主學習,確保師生課堂高效交流
學生提前自主學習是高效課堂高效的保證。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下一節課所要講的內容,提出可以先預習的知識點,學生找出自己不懂,或者理解模糊的地方,然后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認真體悟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點,這樣學習效果更佳。帶著問題去聽,去思考,能讓學生做到有的放矢,在預習中發現問題,讓學生有強烈的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動力,從而在心理上產生需求,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促使學生真正地主動去求知,去體驗。這就是要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去學習,這時的學習最具直指性和針對性,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具有心理需求上的強迫性,它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弄清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所遇到的學習難點。學生預習可以是提前預習課本上的知識,遇到的知識難點,學生間可以自己討論,也可以查一查相關的科目資料,當然也可以運用“互聯網+學生”。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可以提高素質的認知與實踐過程。通過學生充分的知識預習,相信師生的課堂交流不僅高效,而且心有靈犀一點通,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三、有效合理地導入,激發課堂氣氛
高效的英語教學課堂第一步就是高效導入。它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能迅速進入活躍狀態。有效的導入能喚起學生對以往知識的回憶,讓學生回顧自己對以往知識掌握的基本狀況以及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導入有溝通作用,一是心理溝通,古人說得好:“信其道,親其師”。良好的導入課是接通師生信息的媒介。一上課教師登臺亮相后,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抹笑容、一句話語,如果能取得學生的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學生心靈的通行證,為教學之間的信息交流、情緒反饋打開了通路,鋪平了道路,教師的講課是建筑在學生對你的期待、信賴、尊重、理解的基礎上的。樸實親切的導入語會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師生的情感會在導入課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得到交流和升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總是善于運用獨特的開場白來活躍氣氛以達到師生心理相容的目的。這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既有利于教師的教,也有利于學生的學。二是教學內容的溝通,有效的導入要有激情。英語課的導入必須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導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收獲豐收的喜悅。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
四、高效任務型教學,確保教學高效益
任務型教學法是廣為應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實踐者認可和接受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所推薦和提倡的外語教學法。它強調“用語言做事”“在做中學”,任務型教學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行為,教師圍繞特定的英語交際和英語教學項目,設計出明確、具體、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詢問、協商等多種活動形式合作完成任務,學習和掌握本節課應該掌握的英語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任務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用英語對話,包括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師生、生生間的對話等等。它能夠促進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活動,啟發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五、合理評價反思,促進高效課堂發展
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評價有自我評價、他人評價、以及評價學生,教師要通過評價來促進自我反思。教師在自我評價中,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全面發展狀況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評價的目的不在于評優評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進的計劃,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自評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徑。課堂教學需要有效合理的評價,沒有評價,課堂就會失掉后續的動力和活力,學生參與英語課堂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合理的評價,學生能體驗到學習的進步和喜悅,增強自信,不斷督促自己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對于教師而言,通過評價,教師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從而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