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
摘 要:在進行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時,教師除了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對課堂的教學成績進行估量與評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構建有效的課堂評價,通過課堂評價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能動性,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使得教學進度得以推進,并且需要加強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多樣性以及創新性。闡述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評價方法的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課堂教學;初中數學;有效評價;探討分析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開發,而且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得到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采用有效的評價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從而達到數學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
一、加強學生發展的全面性
在數學教學時,采用有效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與了解,還需要評價學生在學習時的學習方式與方法,學生的價值觀以及情感代入等。在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對知識的教授還是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學習情緒方面的培養,教師都應采用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如果教師肯定了學生的進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將會得到動力的加強,最終出現良性循環的情況,最后將會對教學的發展起到更為全面的促進作用。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而不是僅僅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教師也需要注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出現了偏差,當出現時,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最終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升。
二、注重評價形式的創新與多樣性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不少教師都將課本后的單元練習以及單元測試作為評價的主要方式,這將會直接限制學生的發展以及認知,如果只是采用如此單純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將會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課堂也將會變得更加無趣。最終便會形成教師以成績看待學生,學生則對教學的內容提不起興趣的惡性循環。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來進行評價,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能動性。在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評價一下自己,因為每位學生對自己的不足之處是最了解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自己評價一下,評價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多樣性,而不能僅憑借考試成績和做題水平來進行評價。例如:教師可以首先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了解:“同學們對于問題進行過獨立思考嗎?”“對于這個問題你能想出幾種解決的方式?”“進行課堂討論時你能不能準確表達自己所想表達的?”“你對于自己本節課的表現滿意嗎?是否完全理解了教師所教學的內容?”通過為學生設計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情況進行評價,從而明白自己在學習中的優點與不足,這樣不僅讓學生對于自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還能使學生對不足之處自主地進行改進。
三、注重評價語言的多樣性,使評價豐富多彩
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評價態度以及評價語言,采用多樣的語言來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評價的態度更需要注重語言的發揮,采用鼓勵性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表現。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靈活運用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以及成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在進行評價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因為教師一次不耐煩的神情便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出現失落感。因此,教師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保證學生愿意接受教師的評價,使高效課堂得以構建。教師在評價時還需要對自己的評價語言進行改進與反思,注重肢體語言的表達,從而達到引導學生的目的。通過多樣性的評價,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改正缺點,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及自信心,最終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四、結語
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評價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評價不僅能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讓學生不斷進步,改正自身的錯誤以及思維方式,還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中來。總之,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多樣化的評價與激勵,采用鼓勵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并且需要避免學生出現失落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良好數學思維的培養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軍鵬.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方法設計及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36(10):170-171.
[2]康乃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82(13):151.
[3]康輝.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7,36(5):124-125.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基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有效評價策略的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BY2018_316])的研究成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