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蘋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習慣是指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前階段通過對一些圖文并茂的讀物的識別和閱讀,實現從口頭語言表達向書面語言表達的過渡,并進一步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自身的習慣、個性、語言、想象力、思維等方面進行綜合培養。經觀察、調研以及閱讀相關參考文獻發現,當前我國小學低年級學生早期閱讀現狀其實并不樂觀,基于此,總結其現狀,探究其對策。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現狀;對策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習慣是指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前階段通過對一些圖文并茂的讀物的識別和閱讀,實現從口頭語言表達向書面語言表達的過渡,并進一步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自身的習慣、個性、語言、想象力、思維等方面進行綜合培養。研究發現,那些在小學低年級學生階段便經過了良好的早期閱讀教育的人群,其心智發展程度更快,語言能力能得到強化,良好習慣也能得以培養。總之,從人的長遠發展來說,在小學低年級學生階段,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關鍵的。
然而,據筆者的觀察、調研以及閱讀相關參考文獻后發現,當前我國小學低年級學生早期閱讀現狀其實并不樂觀,具體表現如下:
一、我國小學低年級學生早期閱讀現狀
第一,家長對早期閱讀教育認知有偏差,目的性太強。目前就有相當部分家長把閱讀直接定義為單純的識字和獲得知識。為了不讓小學低年級學生輸在起跑線上,很多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家長便在家里給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小灶”,試圖讓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上學之前多學一些漢字。甚至有很多教師也持這樣的觀點。因此,他們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教學過程中,把教學重點放到了背誦古詩、拼音、乘法口訣的內容上,而忽視了圖畫、色彩、情感等其他的因素。當然,在教育備受重視的今天,教師為了學校招生和生源,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從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這樣的做法顯然在扼殺他們對知識的趣味性和他們的興趣。導致他們進入真正的義務教育階段以后學習后勁不足。
第二,還有部分家長對兒童早期閱讀教育基本上不重視。這部分家長從經濟能力上劃分,屬于社會的中下層甚至是底層。他們動不動就以快樂學習為口號,認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早期階段就是要好好玩,在游戲中得到快樂。殊不知,快樂是通過努力爭取來的,如果沒有努力和探索作為前提,快樂本身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另外,目前還有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小學低年級學生是學校的事情,家長的任務就是保證小學低年級學生吃飽穿暖。
第三,也有部分家長表示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早期閱讀重視,并進行了適當的投資,但是在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早期閱讀過程中,家長并不參與或者參與過少。這些家長也會根據學校的建議,適當地給小學低年級學生購買一些繪本或者故事書,但是他們很少有耐心陪著小學低年級學生把故事書或者繪本看完。更多的情況是,他們將這些閱讀材料作為應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一種工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學低年級學生是家長的復制品,尤其是在行為方式和語言表達上。
二、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對策
上文已經提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個性、語言、想象力、思維等方面能實現綜合的培養。我們作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師,也需要以這幾個方面為培養目標反推我們的閱讀策略。
第一,樹立正確的閱讀目標。這不僅僅是對家長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師提出的要求。小學低年級學生早期能接觸到的故事書或者繪本中有大量的圖片資料,甚至有些故事上還帶有音頻。作為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的領路人和引導者,家長和教師都需要以引起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初級目標,在此基礎之上,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換言之,我們閱讀教學的初級目標只是為了興趣而非技巧和能力。至于技巧和能力,不過是我們在提高興趣過程中的副產品而已。對于以識字或者記憶知識為直接目的的閱讀教學,我們一定要加以抵制,否則在學生的心目中一旦形成學習知識很難的第一認知,就很難改變。而一旦學生帶著這種認知進入小學階段,將會直接導致其學習興趣或者后勁不足,影響其之后的學習效果。因此,無論教師還是家長,一定要樹立正確的閱讀目標。另外,正確閱讀目標的制訂一定要因人而異,即根據學生個體的興趣、能力等方面做出綜合的目標認定。
第二,當時閱讀輸入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一定要試著“輸出倒逼輸入”。有心的家長或教師一般都會讓小學低年級學生接觸到不少故事書或者繪本,接觸的過程本身就是輸入的過程。而愛表現是人的天性,包括小學低年級學生也是如此。為了鍛煉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當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或學習過一些故事或者繪本內容以后,教師或家長一定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已經學過的或者閱讀過的內容,用自己的口頭語言或者肢體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輸出的過程。我們也可以鼓勵小學低年級學生之間相互講故事或者相互表達一些故事性的內容,當小學低年級學生第一次能夠較為順暢地說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時,一般都會產生一定的自信感和成就感,作為教師或者家長一定要趁熱打鐵,在此基礎上鼓勵小學低年級學生進一步閱讀,這就是所謂的“輸出倒逼輸入”,強化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第三,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家長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也是最好的教師,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其實就在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想要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式支持。一般來說,處于小班和中班階段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講解和引導,并在適當的時候隨時解答小學低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聆聽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反饋。而對于大班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家長更應該做出閱讀的榜樣,因為大班的孩子模仿力已經很強了。起初小學低年級學生也許就是在模仿家長的閱讀樣子,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小學低年級學生也逐漸會從形式走向內容,從表面模仿進入有深度的閱讀,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受益一生的重大事情,無論是家長還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師都得充分重視起來,并將閱讀理論和閱讀實際結合起來,將目光置于個體一生的發展歷程中,與時俱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