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棟
摘 要:小學階段安全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提高其抵抗危險的能力,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行為習慣養成發揮著重要作用。分析了小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圍繞豐富安全教育內容、創設多元教育形式、完善教育設備條件三個層面,探討了優化小學生安全教育效果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安全教育;現存問題
作為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生安全教育承擔著重要的奠基作用,不僅致力于培養小學生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基礎性安全知識,更注重引導小學生加強對校園暴力、違法犯罪、潛在安全隱患的辨別能力,使其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與正確的行為習慣,進一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生安全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1.安全教育內容貧瘠
長期以來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往往局限于教材這一唯一來源,相關教育內容被囊括在品德教育、科學教育與心理教育中,教育內容缺乏有效擴充與定期更新,在意外傷害、網絡信息安全、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內容方面呈現出缺失問題,降低了學生接受知識的完整度與豐富性[1]。
2.安全教育形式單一
在教育形式層面,當前小學生安全教育主要體現為說教形式,由教師將相關理論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其所占課時較短、授課頻率較低,僅有少數學校采用緊急疏散、防火演習等活動進行實踐操作演練,進一步導致教學缺乏生動形象的特點,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接受度與參與熱情。
3.缺乏配套教育條件
部分學校并未設立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在安全教育資料方面尚未實現體系化、缺乏共享交流機制,而學校在安全教育的資金投入方面普遍較少,難以定期為教師提供安全教育培訓、完善校園安全設施等,進一步削弱了安全教育的實施效果。
二、優化小學生安全教育效果的具體策略
1.豐富安全教育內容,滲透社會熱點事件
在安全教育內容機制建設層面,教師應當清晰地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秉持著與時俱進的意識進行安全教育內容的擴充,充分運用互聯網與多媒體教學設備搜集有關安全教育的資源和素材,實現教育內容的動態更新。例如在學習“安全工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江西一男孩將身體探出車頂天窗,頭部與限高橫杠相撞死亡”這一社會熱點新聞,從中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明確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借助“上海市6歲女孩被試衣鏡砸中,顱腦損傷不治身亡”這一新聞,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樹立人身安全保護意識,自覺遠離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筑設施。通過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事件結合,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感知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與安全事故造成的嚴重后果,借助教育內容的豐富提升教學質量。
2.創設多元教育形式,豐富學生認知體驗
面對傳統安全教育“重口號”“重說教”等問題,教師應當切實樹立創新教育理念,運用多元化教育形式取代以往知識灌輸式教學,在課堂中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知識的導入與滲透,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抵觸情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探索欲望,以此優化教學效果。以“學會安全自護”這一課題為例,對此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陌生人接小明放學這一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將誘拐兒童場景進行再現,在此過程中關注不同學生的表現并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在全班共同探討、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總結經驗,確保學生能夠樹立危險防范意識、形成自我保護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
3.完善教育設備條件,健全科學評估體系
此外,學校應當調配一定教學資金進行教學設備條件的完善建設,引入豐富教學資源、教學設備器材為安全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創設完備前提,定期創設安全教育培訓活動,給予教師進修學習的機會,并借助問卷調查、緊急情況演習等方式考查安全教育的實施效果,實現對教學成效的有效評估。例如學校可以定期發放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交通規則、消防知識、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項目,結合學生作答結果進行安全教育內容與側重點的調整,提高教學有效性;還可以借助實踐演練觀察學生是否掌握滅火器操作技巧、樹立正確的緊急逃生意識,進一步借助階段性、跟蹤性、常態化考核評價機制的創設,實現對安全教育實效性的監督,為學生安全意識與行為的養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普及安全健康、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節點,教師務必要牢固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借助信息網絡等豐富資源進行教育內容的擴充與豐富,引導小學生鞏固基本安全意識、掌握基礎性自我保護技能,以此踐行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明明.小學4-6年級學生社會安全教育現狀及改善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2]馬碧黛.淺談小學生安全現狀及教育策略[J].甘肅教育,2018,(10):21.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