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蘭
【摘 ?要】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需要科學的方法,要注重學習情境的搭建,進行計算理論與方法的引導,合理的鼓勵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優化最終的計算能力提升成效。具體的操作需要依據實際情況而定,保證能力培養的針對性,多做學生在技巧、規律上的引導,避免陷入單一的問題中,掌握方法可以有效地應對多種計算問題。原有的題海戰術、大量的機械式運算已不再適用,廣大教師應該研究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輕松有效地掌握計算。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學生 ?計算能力 ?培養
計算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之一。《數學課程標準》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計算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了符合課程改革要求,設計出具有時代特征的計算教學方案,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是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內容。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保障,而在教學中怎樣采取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教師一定要重視的問題。筆者就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的關注點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設置合理的教學導向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不是指專門的一項技能,更不僅僅是指提升數學能力,它要求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基礎知識上發展起來的,但是又高于基礎知識,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學習數學的本質,同時將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過程。教師要明確在小學計算教學中出現的各個問題以及涉及的綱要,通過適當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意識,從而解決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是以教師授課、學生機械聽課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對學生學習成績以及數學計算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數學計算教學方式中,應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進行授課。此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基于數學本身的定位設置合理的教學導向。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會采取一系列范式來鍛煉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和評價學生,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適當的引導能夠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結構。明確學習目標,最終形成他們獨特的學習思路,并在學習思路的帶領下積累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式,最終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決定了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直接影響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在日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認真看題,保證數字抄寫的正確,這是保證計算效率的前提;認真思考,不要一拿到題就算,而應該先審題,先思考,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動筆;認真計算,書寫規整,尤其是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等,集中精力,條理清晰,不爭不搶;認真檢查,計算完之后認真驗算、改錯,確保計算的正確性。學生計算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統一辦法,統一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三、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活動來增強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的數學活動有很多,這里也從常見的四種活動來分析計算教學的有效進行。第一,游戲活動。這種活動的游戲性質非常突出,能夠顯著激發學生的興趣。其中最為經典的游戲就是“逢七過”,能夠鍛煉學生對于7的倍數的敏感程度,同時也不會引起學生的心理抵觸,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二,情境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將計算教學內容融入到情境場景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與使用數學計算的相關知識。比如可以進行超市購物的情境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收銀員、顧客等角色,通過商品買賣來引導他們進行各個商品價格的計算,達到教學的目的。第三,記憶活動。這類活動主要是將數學中的定理和公式融入到兒歌、繞口令等載體中,并讓學生記憶這些載體。這樣以后,學生就能夠透過這些載體來更好認識計算定理與公式,快速掌握那些比較難的計算問題。第四,競賽活動。小學生自身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較突出,教師也可以考慮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來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比如在一些趣味性計算問題中,教師可以考慮采用分組組內搶答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競賽,提高學生的熱情。
四、落實有針對性的鞏固練習
在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之后,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鞏固練習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還可以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錯誤,并及時地進行改正,從而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習題結果,設計接下來的教學內容。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制定不同的練習題目。例如,在教學有關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甲、乙、丙三個層次,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甲層次的學生是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快的學生,教師就可以為他們布置有難度的練習題目;乙層次的學生的是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就要為他們布置難度適中的題目;丙層次的學生是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就要為他們布置比較簡單的題目。
結語: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從學生的未來發展出發,對其在數學學習中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進行培養,其中計算能力作為數學學習的基礎,應得到必要的重視。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點雖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認真落實以上各點,必將能為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紅娟,張彩琴,李亞群.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探索[J].新西部, 2016(13):170.
[2] 郭應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6(10):35.
[3] 張小曼.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措施[J].讀寫算:教師版,2016(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