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猛勇
摘要:從如今的教育改革來看,教學的重點傾向于德育方面。學生的學習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了,而是要融合日常的品德和做人等各種方面。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逐步進行,在各個學科當中加進一些關于學科素養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內容,更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堂外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高的品質。本文將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當中進行德育的滲透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問題;對策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數學是理智的代表,可能只注重邏輯,但卻沒有太多的感情投入,因此在數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然而實際上即使是在數學這樣的學科當中,也是可以運用到德育的。例如在學習一些古代的數學知識時就可以把這些道理穿插進去,讓學生能夠獲得一些教導。也可以在算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學好算數對將來的理財等都是有好處的。從而深入進行德育,讓數學與品德相互交融,相互之間拉近距離。
一、尋找到最佳切入點
在數學中滲透德育確實有難度,因此作為教師,就要找到課本和素質教育的最佳切入點,然后把課本上的知識和這些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引導學生去培養自己的政治情感、思想道德、規范意識等。這就要求教師熟知課本上的所有知識,能夠在所有適合滲透德育的地方為學生提供德育素材,以此來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擁有一種正確的三觀和做事準則。這樣才能讓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把數學的歷史資料加入課堂中。同時數學學習的要點和學習中心思想也可以引用進來,例如:對于數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客觀和理性思維,這一種思想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而言有著極大的幫助,有些學生在做事時容易沖動,不太愛思考,這就導致很多事情做過后會后悔,并且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但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時把這些思想逐漸滲透到課堂上,讓學生可以體會到這種思想,并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他們,對于學生來說,一定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要針對性地教學
對于學生而言,德育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種關懷,而且需要教師的認真負責。這種教育一定要有針對性,對于學生來說,要找到他們最薄弱的環節,然后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不一樣的學生與要點問題并不一樣,有的學生的理性思維不夠,有的學生就是邏輯能力太差,不容易找到思路,在生活中遇到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去解決。而教師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幫助學生去解決這些問題并引領他們走上正途的一個角色,對于不同的問題,教師都要注意并引起重視,自己尋找方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完善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缺點,培育學生的人格。例如:針對那些不太有理性思維的學生,就要在課堂上多加引導,出一些容易錯的題目給他們,讓他們更加細心、耐心,而減少沖動的次數。對于缺乏邏輯能力的人則要給他們布置一些需要一環扣一環地去解決問題的題目,鍛煉出他們的邏輯能力和推理能力,讓學生在推理題當中找到自己思維上的邏輯感,從而能夠運用到生活當中。班級中總會存在一些問題學生,教師可以利用學科教學進行德育滲透,幫助問題學生走出困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比如我班級中有個孩子上課總是喜歡打鬧頂撞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我并沒有嚴厲批評,而是在課下的時候與孩子多交流,課堂鼓勵他回答問題,一旦回答對就給予肯定,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情況明顯好轉,這個孩子不但愛上了數學,其他各科學習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三、結合生活實際
數學與生活元素之間息息相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生活元素,堅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夠從學生身邊的問題入手,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或許很多學生都聽說過,“數學不能幫助你買菜,但可以決定你在哪里買菜”。有時候,這些看起來沒有用的東西就會一點一點地影響著學生的生活,或許是改變了一次考試的成績,又或者是讓學生收獲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而不管是得到什么,這些德育的內容都要結合實際情況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不管是什么知識點,如果沒辦法運用到生活當中,也沒辦法體現知識點本身的價值。例如,在學習數學時,學習到的一些思想方法都要在日常活動中得到實踐,遇到一些難題時不要驚慌,要保持理智,在理性當中獲得思路,面對任何事情都可以得到解決。同時,也可以在遇到事情時有條理地面對,得到清晰的思路,不慌不忙地解決困境。
四、適度進行滲透
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當中要懂得勞逸結合,對學生的教育也是如此,一定要有一個合適的度,不能夠過多地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在學習的課余時間接收到過多的信息,產生厭煩心理,起到相反的作用。畢竟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而不是思想教育,如果一味地強調這些,可能會有點本末倒置。所以應該在滲透方法上多加創新,為學生選擇更多的有趣的方法來灌輸這些思想,例如,數學課堂上可以選擇放映小短片、歌曲等,渲染一種充滿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也可以在教室內布置一些趣味的數學題,既可以活躍氣氛,又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能量的數學文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這些內容。從而在學習的課余可以接受精神的洗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養成良好的品格。
五、結語
總之,對于教師來說,立德樹人是教師的本分,而幫助學生也是教師的義務。在學生的前進路上做學生的引路人,為他們點亮一盞明燈,幫助學生培育自己的品德等方面,這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數學教師也應該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前進方向,使學生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李豐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