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軍
摘要:新課標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增加中國古文化的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內容與中國古文化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感受中國古文化的內涵。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古文化教學的現狀和傳承中國古文化的意義,對于促進中國古文化傳承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承;中國古文化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重視對古文化的傳承是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課本也增加了中國古文化的相關文章,可見國家教育部對小學中國古文化教學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中國古文化的教學和傳承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古文化傳承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不利于學生感知中國古文化的魅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質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古文化教學現狀和傳承意義
(一)小學語文古文化教學現狀
縱觀我國小學語文古文化的教學可知,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對于一些文化的感知有限,這就使小學語文古文化教學的有效性比較低。小學語文教師的古文化教學大部分采用的是對于相關的文學書目進行閱讀和朗誦,這種局限在機械性記憶的古文化教學不利于小學語文古文化的普及。在實際的古文化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大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手段枯燥且單一,小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在課堂上做小動作、開小差,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語文教學中對于傳承中國古文化的重要意義,要發(fā)掘二者之間的聯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融會貫通。
(二)中國古文化傳承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中國古文化的內容相結合。小學階段是品格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的正確引導,可以引用中國古文化的歷史人物、典型的故事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學。比如在《游子吟》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主題擬定為“母親”,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和交流,學生依據這個主題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闡述。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母愛,并且與作者產生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古文化的理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將中國古文化通過學生演繹的方式呈現出來,演繹出來的內容能夠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而在課堂上播放音頻和視頻能夠更直觀、形象地展現中國古文化的內容。文化的傳承能夠引導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能夠提升學生的精神文化素養(yǎng)。
二、傳承中國古文化的舉措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文字、古詩詞的學習也是中國古文化傳承的內容之一。中國的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教師要善于挖掘中國文字背后的文化,這能夠提高學生對中國古文化的文化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古詩詞是中國古文化最為普遍的表現形式,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通過作詩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寄托自身的情思,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古詩詞這個載體來促進中國古文化的傳承。在中國古文化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中國古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趣味性。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和諧的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設,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和諧,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能夠提升學生自覺傳承中國古文化的意識。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中國古文化的教學地位,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中國古文化傳承和發(fā)揚的重要性,要在課堂內外開展相關的教學。通過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對中國古文化的學習興趣,為中國古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開辟道路。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任文輝.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文化[J].學周刊,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