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竹青
摘要:現在好多幼兒園為了培養幼兒的個人能力,在幼兒進入小學前就開展小學課堂,其實很多幼兒園的課程學習已經進入了“小學化”的學習階段了,這樣會給幼兒帶來沉重的學習負擔。幼兒園是幼兒進行學習的基礎環節,只是對幼兒進行最簡單的基礎培訓,但是這種基礎的學習對幼兒來說卻變得越來越難。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化;策略
一、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原因及危害
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幼兒園的教學同小學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們應屬不同的教育范疇。倘若幼兒園的教育方式與教育內容不考慮幼兒的可接受原則,抹殺或否認學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一些主要區別,對學前兒童進行小學化教育就會有很多危害。如:易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壓抑幼兒活潑好動、好問的天性,阻礙幼兒正常的心理發展,不利于幼兒全面發展。盡管學前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各種渠道宣傳,不能讓學前教育“小學化”,但在農村的幼兒園,這種形式還普遍存在。當然,讓學前教育“小學化”留有存在的空間,在家長眼中,衡量孩子聰明程度的尺寸主要取決于他們識字量的多少。算題難度的大小等;衡量教師能力的好壞則是他們的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并不懂得學前教育的真諦在于開發幼兒的智力。
二、學前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對策
1.幫助幼兒家長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觀念。幼兒大多由爺爺奶奶接送,孩子的父母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做買賣,不重視孩子的性格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因此,幼兒教師要幫助家長端正和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使孩子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的思想,樹立面向未來從幼兒開始、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觀念。
2.使家長了解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幼教規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由此可見,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因而,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開端性、根基性、迅速性、整體性的特點,學前教育是以發展基礎素質為任務的奠基教育,是啟蒙性的教育。幼兒園應結合實際情況,向家長宣傳有關幼兒身心特點和科學保育、教育的知識,讓家長了解教養孩子必須遵循的科學規律,使家長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念和教育觀念。
3.重視規律,辯證思維,把握性質,協調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關系,科學把握啟蒙性與發展性的關系。發展性是學前教育的本質特征之一,教育的宗旨是要促進發展,沒有發展的教育是凝固的死教育。啟蒙性是發展性的基礎,不著眼啟蒙的發展是危險的發展,它會毀滅孩子的一生;發展性是啟蒙性的目標,沒有發展的啟蒙是徒勞的啟蒙,它會耽誤孩子的一生。因此,我們應尊重幼兒的權利,尊重知識和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興趣的同時,不能遷就幼兒身心發展的現狀,不能停留于幼兒的自發活動和原生興趣上,而要把幼兒現有的水平、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拓展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給予“一定的挑戰性”。只有這樣,“尊重”才能真正體現,發展才有鮮活希望。
4.準確理解階段性與連續性的關系。幼兒處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學前教育是人的開端教育,它有著自己的特殊規律,它與小學教育有著質的不同,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同時它又具有連續性,因為“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有終點的比賽”,它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幼兒未來的所有時空。這種階段性與連續性是客觀存在,有機統一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學前教育之后緊接著是小學教育這一事實,就忽視了學前教育的特殊任務,把學前教育“小學化”。
有了相應的措施,相信孩子一定會順利度過這個轉折期,孩子的校園生活一定會有個良好的開端。最后,我要說的是:未來的世界是屬于重視學前教育的國家,為了孩子,為了國家,為了自己,請還給幼兒一片自由的天地吧!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陳小青.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及危害[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