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升 褚蓉
摘? ? 要: 貫徹執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強調高等教育建立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機制,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和切入點,實現教育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發展服務、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完成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
關鍵詞: 立德樹人? ? 高校德育工作? ? 量化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9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政之道,修身為本。干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包含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還貫穿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的要求。要涵養政治定力,練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規矩,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①。由此可見,立德樹人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素質問題更是維持國家穩定與發展的基礎,高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放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②。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既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又要關注思想政治建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立德樹人”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量化模式對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德育教育發展現狀
1.國外德育教育現狀。
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即美德”,一個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了解什么是正確和善良,美德可以通過教育得到提高。目前世界各國對德育工作普遍比較重視,分別采取加強政法教育、價值觀教育、公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進行德育建設,部分國家將維護國家利益融入高校德育培養方案,并結合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形成合力,以保證畢業生順利適應社會生活,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在英國,只有在品德教育上不吝惜財物,才能使智力達到良好的效果;在日本,德育重視程度與經濟發展程度相關聯,日本高校將德育課程統稱為綜合課程,分為幾十個類別和幾百門專題講座;在美國,高校將一些具體的、實用性強的、相對穩定的社會美德通過課堂教學形式傳授給學生,并通過社會實踐加強影響力,特點可概括為“輕理論重行為,輕說理重管理”;在德國,認為德育投資會在很短時間內取得經濟補償。
2.我國德育教育現狀。
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如尊師敬長、助人為樂、艱苦樸素、樂善好施等優良傳統美德,這些文化精髓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礎部分。國家和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德育工作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國家就把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擺在首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新時期,人才強國、科教興國的戰略更是被高度重視,同時,國家提供大量政策、財力和設施支持。建設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共產黨新時期的重要任務,思想建設與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息息相關。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決定了革命理想、道德和紀律是我國高校德育的主要內容,決定了畢業生應該具備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和共產主義的勞動態度。
3.我國高校德育教育現狀。
黨在十七大提出“堅持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十八大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③。習近平總書記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是高校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高校的生命線。貫徹執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強調高等教育建立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機制,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和切入點,實現教育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發展服務、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完成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
二、高校實施德育工作量化的意義
高校德育工作要做得深、抓得實,必須量化,量化的最直接方法是將德育內容轉化為德育學分。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學業學分與德育學分相結合,既能確保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的掌握,又能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1.德育工作量化便于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
實行德育學分制管理可以將大學生德育學習納入考核管理,形成直觀的、完整的、可測量的、可管理的德育培養體系,讓大學生明確德育的教學任務、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引導大學生合理地、自主地、有針對性地、有步驟地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與學習進度,保障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德育工作量化便于全員育人工作機制的形成。
傳統高校德育工作的執行部門一般為團委、思政教研室和學生處,德育工作量化后可以將德育工作覆蓋專業教師、二級學院、教務處及就業處等職能部門,可以綜合配置德育學分工作量和管理權限,提高德育教育的覆蓋面,全方位、多部門聯動形成合力,有利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德育工作量化便于提高畢業生德育能力。
正確的就業觀關系到畢業生職業生涯選擇和發展,正確的就業觀來源于正確的思想品德。習近平在2019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人格是一個人精神修養的集中體現。光明磊落、坦蕩無私是共產黨人的光輝品格,也是干部應該錘煉的品質修養。要堅守精神追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處理好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關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④。德育工作的量化貫穿整個大學生活,時刻影響大學生人格的養成,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意識,有利于大學生的長期職業生涯發展。
三、我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不足
1.德育學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德育學分作為一種新的嘗試在學分轉化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能尊重個體差異,主觀性太強。一些教學單位在設置德育學分過程中,主觀制定出考核標準,要求學生按照標準完成任務,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容易將德育與智育考核混淆,把學生的智育成績誤作為德育成績,導致評價結果可信度低;二是德育內容量化難以制定統一標準。德育是一種思想的轉變和觀念的提升,內容包含思想品德、學習實踐能力、人文素養等,德育學分的制定和有效性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和改良,需要在制定考核標準過程中以發展的眼光及時調整,在考核中把思想的變化以體現出的行為判定;三是綜合性考核有欠缺。單個部門或者少數部門難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綜合素養,考核者對學生的認知有限,在缺乏有效數據支撐時,只能依靠日常了解做出判斷,學生性格差異、考核者個人喜好等都會直接影響考核結果,容易導致考核過于片面化,另外,超出本部門考核權限的內容容易因為專業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限制難以得出完善的考核結果。
2.德育考核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
德育學分設置的考核內容不僅要與學生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相關,而且要及時反映社會道德和社會熱點問題。目前高校德育教育內容相對滯后,未能將中國傳統道德文化與先進的社會發展理念相結合,缺乏實用性難以與大學生產生共鳴,不能將德育考核內容轉變為內在的先進思想。一些院校德育實施部門比較單一,未能形成良好的德育協同互動機制,沒有充分利用各職能部門的特色與力量,導致德育考核內容了解不充分、管理不及時、考核不全面。學校應當充分結合行政隊伍、思政隊伍和學生組織,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反饋,形成有主有輔、有進有變、有點有面的德育考核內容體系。
3.德育學分量化管理觀念的片面性。
德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但德育考核不同于學業考核可以完全按照成績和既定流程衡量和核定,因此,部分教師和學生在德育學分量化實施過程中容易產生排斥情緒,不能客觀地認清德育的目的與要求。德育內容一旦作為學分量化,則有一定的強制性,部分師生可能認為德育是人的思想品德和內心活動的一種形式,難以通過具體的事件衡量,德育行為的認定并不能如實體現學生的內在想法。其實,從我國歷史德育教育和國外德育教育成果來看,德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述現象,但是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正確的行為引導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改善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讓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環境認知和職業認知,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衡量和改善自身不足,同時德育學分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大學生在明確的環境中完善自我。因此,要正確看待德育學分量化的兩面性,努力消除不利因素,積極進行正面的引導。
四、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量化模式構建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雹莞咝獙⑵渥鳛榻逃母锏哪康?、導向和關鍵目標。深入落實高校德育工作就要不斷創新工作形式、強化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德育學分制是德育工作量化管理不斷創新的產物,是提高高校畢業生德育能力的重要途徑。德育學分、思政學分和專業學分相結合的共建模式,可以讓德育真正落到實處、可持續發展。
1.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素質能力。
(1)努力提高個人德育素養。高校德育工作者作為立德樹人的執行者,應該加強德育理念的學習和研究,堅定德育為先的工作思路。德育工作量化需要德育工作者在深入了解德育內涵的基礎上制定執行,量化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過考核學習督促大學生了解德育的內容并付諸行動,進而從內在形成德育意識,高校德育工作者應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專業學習、校園文化、社會實踐、自我管理等方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把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奮斗目標,堅定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
(2)樹立正確的德育觀。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牢牢樹立立德樹人的理念,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四個引路人”為指引,錘煉學生品格、教授學生知識、創新學生思維、教導學生奉獻國家。認真做好德育與智育相結合,關注學生的切身利益和思想動態,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通過德育工作量化實現《國家中長期教育和改革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堅持全面發展,堅持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2.德育工作量化要以人為本,共性與個性相統一。
(1)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切身實際出發。大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在生理上趨向成熟,但在心理方面仍不完善,高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身需求,引導學生提高德育認知能力,堅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五育相結合,培養具備綜合素質能力的新時代大學生。
(2)注重個性化引導。由于個體性格、氣質、價值觀等和家庭環境、成長環境等的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德育工作的開展應在充分了解個體的基礎上進行,需要深入關注個體的學習、生活、思想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考核手段,多形式德育學分獲取,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將社會教育資源與教學資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增強道德意識和實踐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3)加強溝通反饋。改變傳統強迫學生學習的思想,形成集講座、社會實踐、志愿活動、各類競賽等于一體的考核方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激發學生學習樂趣和探索、創新精神。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達到不用教的效果,讓學生在參加活動和溝通交流中主動學習,產生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通過校內校外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3.德育學分制量化實踐探索。
德育學分制的實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在學習、生活、參加集體活動、遵章守紀等方面思想道德素質、職業技能素質、人文身心素質和開拓創新素質等發展情況的綜合評價。對于規范學生言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創建文明、健康、和諧校園具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德育學分量化以學生思想品德綜合考評的方式開展,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辦法考評,德育學分作為評獎評優、黨員發展、升學就業及社會推薦的必要依據。德育學分考評堅持實事求是、教育性、導向性原則,確保評價過程和結果公開、公平、公正。下文以高職院校為例,闡述德育學分制量化的具體實行細節。
(1)德育學分分數設置。高職院校一共分為3個學年6個學期,將德育學分總分設置為10學分,在5個學期內完成,每個學期分值為2分。將學生每學期德育學分綜合考評成績滿分設置為100分,由基礎分60分、德育綜合加分、德育綜合扣分三項內容組成?;A分的獲得需根據思想道德素質、法紀法規素質、人文身心素質、文明禮儀素質、職業實踐能力素質五個方面的表現,由班級民主評議確定考評成績;德育綜合加分項主要包括競賽與專利、優秀學生干部、文體活動、創新創業、志愿者活動及榮譽證書等內容;德育綜合加分和扣分不設分數限制。最終綜合考評總分高于100分按100分計,不足0分按0分計。
(2)德育學分成績高低的體現。學生每學期德育學分綜合考評達到60分以上即可獲得本學期2個學分;60分以下則學分為0。學生在校期間德育學分達10學分方能具備畢業資格。獎學金的評定以學生當學年德育平均成績作為參考,年度德育綜合考評平均成績低于80分的,取消作為國家獎學金、省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省級優秀畢業生等的候選資格。學期德育考評成績在60分以下的,學校應及時與其溝通并告知其監護人,督促其對自身表現進行反省并形成總結報告,并以校內義工形式進行補修。校內義工作為德育學分的補充內容,指在學生主動自愿申請、不計勞動報酬的前提下,為加強校園德育建設、共建文明校園而提供的服務。由學校根據各部門的義工服務需求,整合發布校內義工服務崗位需求,包括德育監督員、勤工助學、志愿者服務、文明宿舍、校園紀律、衛生維護等內容。
(3)德育學分組織及實施程序。德育學分綜合考評和實施由學校成立的專門工作小組負責,各部門在工作小組的指導下負責本部門德育學分的評定,測評結果及時對外公布,各二級學院是德育學分實施的直接責任單位,由輔導員或班主任具體組織實施德育綜合考評。德育加分項由學生提供支撐材料主動申請,部門大型集體活動由二級學院統一上報,扣分項目由二級學院根據實際表現依據扣除,有疑問的被扣分者可向本學院及工作小組提起訴求。
(4)德育學分考核管理。自我管理是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成立以學生干部及學生代表組成的考評小組,具體負責學生日常行為表現的統計、監督、分析等。各二級學院落實德育學分考評工作情況將納入部門工作年度考核內容,并與學院工作經費劃撥掛鉤,輔導員、班主任的組織情況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定掛鉤,對于工作失誤并造成不良影響的實行一票否決制。
落實立德樹人最重要的是逐步完善高校德育體系,構建精準考核、重視引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覆蓋面廣的德育體系,需要對德育工作進行充分的量化考核。高校要不斷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德育協同創新體系下強化師資力量、構建師生交流平臺、完善考核形式,使德育量化工作不斷改善。德育學分制是德育量化的有效形式,高校應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自覺貫徹“三育人”德育理念,努力提高德育教育質量,把立德樹人的核心和靈魂注入新時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之中。
注釋:
①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01/c_1124182661.htm
②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③http://www.gov.cn/zhuanti/2017- 10/27/content_5234876.htm
④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01/c_1124182661.htm
⑤http://news.12371.cn/2013/11/15/ARTI1384512952195 442.shtml
參考文獻:
[1]魯石,周蘭蘭.德育量化與德育學分制實施路徑——以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為例[J].唯實(現代管理),2018(11):57-59.
[2]呂云峰.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的高校德育治理[EB/OL].https://doi.org/10.19373/j.cnki.14-1384/f,2019.4.12.
[3]戴禮祥.構建新時代高校“一體五化”立德樹人長效機制的探索——以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2019,39(01):4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