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提高德育教育的質量,使針對藝考生群體的思想品德教育具備更強的價值觀塑造效果,必須在各階段的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專項性訓練活動中有策略地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根據受教育藝考生群體的實際精神面貌與具體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課程體系中適當添加不同層次的思辨性道德品質培育主題與指向性內容,以此切實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突出當代藝術教育的純潔性與德育價值。本文主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藝考生群體的道德品質發展方向與精神面貌,并總結列舉了在學習行為中合理滲透德育教育內容的可行方法與具體實踐途徑。
關鍵詞:德育教育;藝考生;滲透策略
一、前言
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隨著我國藝考生群體規模的逐步擴張而進行結構性調整與核心目標的全面重構,通過調整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與實際教育方法克服目前思想道德教育力度逐步弱化與實效性逐漸降低的社會大環境發展趨勢,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與新課改要求在日常化的學習活動中全方位地滲透德育教育內容,規范我國當代藝考生群體的行為活動,通過外在的價值觀指導與思想品德教育重點矯正藝考生群體普遍持有的落后道德觀念以及與社會主流道德規范不符的偏激思想觀點,避免采用強行灌輸與重復性練習的錯誤教學模式與指導方法。
二、現階段我國藝考生群體道德意識發展狀況與具體精神面貌分析
目前我國藝考生群體的道德意識較為淡漠,學生普遍擁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與享樂主義思想觀點,為了保證自身學習效率與專業能力發展水平,藝考生群體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在專業課學習領域,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未能投入足夠的時間。專業課培訓與基礎性藝術表演技能練習占據了藝考生群體課下與課上的大部分可利用時間,家長與指導教師并不重視對藝考生群體的道德價值取向的塑造與個體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完全忽視了從不同方面促進藝考生群體綜合能力均衡全面發展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1]。
三、在學習行為中有計劃地滲透德育教育的可行策略與有效方法分析
(一)重構課程內容體系,促進專業技能訓練活動與思想品德教育走向融合
為提高德育教育的涉及范圍與影響力,指導教師必須根據藝考生群體的道德品質發展需求全面重構課程體系,設計能夠引導藝考生群體探明所學藝術專業知識與社會道德文化傳統的內在聯系與相關性的多層次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在藝考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為其詳細闡明主流文化所推崇的基礎性道德品質與藝術鑒賞能力之間的密切聯系,任課教師必須鼓勵藝考生群體在課堂學習活動與課下自主探究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各類偉大的藝術作品所蘊含的啟發性道德價值,認識到作者在自身的藝術創作中寄托的道德理想與文化價值,通過深入品味把握藝術理念意識到堅守道德準則與職業理想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以此提高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使得藝考生群體逐漸養成將專業知識學習與道德品質塑造相結合的良好思考習慣[2]。
(二)布置具備一定道德規訓價值的課后專業練習作業
為保證德育教育塑造藝考生群體道德價值觀的特殊效果,指導教師應當結合課上所學藝術類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育計劃為藝考生群體設置具備鮮明的道德指向性的課后練習作業,指導教師可根據不同藝術類專業的基本特點與藝考類學生群體的具體知識應用能力布置不同難度的任務,如指導教師可為繪畫類藝考生群體布置畫出弘揚社區先進道德榜樣與勞動模范藝術形象的課后作業,為攝影類藝考生群體布置拍攝社會志愿者群體幫助孤寡老人改善生活的照片等等,使得藝考生群體在生活中感受到樹立良好道德價值觀的現實意義與益處,在拓展專業技能練習途徑的同時強化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使學生發現自身所處生活環境周邊客觀存在的具有正面指導意義的榜樣與真實的先進人物。指導教師應當從長遠角度衡量針對藝考生群體的德育教育手段與方法的實效性,及時在專業課練習活動中設置與道德價值觀與人生理想有密切關聯的課上研討主題與課下自主練習任務,不斷考核藝考生群體的道德素養發展水平與相對性的進步[3]。
四、結論
為強化針對我國當代藝考生群體的德育教育力度與實際效果,必須適當地在藝考生的專業技能練習與學科基礎性知識學習活動中全面滲透德育教育理念,以此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與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的認同感,激勵藝考生群體主動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抵制各類不良文化思潮與社會上普遍流行的腐朽墮落的思想理念,根據藝考生群體的思維特點與學習習慣有計劃地在專業藝術知識教學過程中添加部分具備道德層面的激勵效果的德育教育內容,對受教育的藝考生群體的道德觀念的形成與進一步發展施加正向的間接性引導。
參考文獻:
[1]王淑梅.藝考生聲樂教學中德育滲透分析[J].戲劇之家,2019(14):199.
[2]彭荔.“藝考生”思想品德教育強化的對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2(2):93-97.
[3]彭荔.“藝考生”思想品德教育弱化現象探析[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8(2):84-88.
作者簡介:韓笑(1985.5.19),珠海市藝術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