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娜 王新怡
摘要:“大智移云”成功掀起了財會行業知識和技術的雙重革命,會計教育也面臨著更加嚴格的標準。本文從會計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發,介紹了新的思路“新經管”戰略,并以安徽財經大學“新經管”建設為例,從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內容、重塑教研團隊、完善考評機制四個方面對會計教學改革具體措施進行了探討,最后對“新經管”戰略下會計教學改革的未來做出展望。
關鍵詞:新經管;會計教育;教學改革
一、會計教學改革的機遇
隨著移動通訊和互聯網技術不斷成熟,慕課、翻轉課堂、掌上高校等線上教學模式開始步入大眾視野。它們通過多媒體軟件將枯燥死板的知識點轉變為圖像、動畫、視頻、文字等相結合的數字化教學資料,然后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傳播,使得學習脫離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手機也從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變為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徹徹底底地翻轉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學改革開辟了捷徑。
此外,優質教育資源不僅打破了本土高校間的藩籬,實現國內各個地區均衡配置,也成功跨越國際間的壁壘,從傳統封閉走向開放融合,為各大高校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教學經驗創造了條件。
二、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今時代,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如洪水猛獸般席卷而來,財會工作逐步走向自動化、智能化、高端化,這也意味著會計人才未來將面臨更高的要求。然而會計教育受制于固有的缺陷,難以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單一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方面過于守舊,忽視了學科融合和與時俱進,固定的學科標準造就固化的邏輯思維,很難符合企業崗位的多元化需求。第二,傳統的應試教育注重知識傳授和理論研究,往往低估能力培養和實踐鍛煉的重要性,造成用人單位出現畢業生上崗困難、崗上難以勝任的尷尬局面。第三,會計教學多為單向灌輸式被動講授,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設備陳舊,實驗室仿真教學與企業實務操作的差距不斷擴大。上述種種問題根深蒂固、影響巨大,會計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三、會計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經管”戰略
(一)“新經管”戰略的提出
為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厘革,支持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教育部于2017年首次提出“新工科”概念,此后陸續形成“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建設三部曲,引導基層發揮首創精神,夯實產業轉型升級基礎。在“新工科”迅速發展的當下,安徽財經大學安不忘虞,意識到傳統經管類專業未來必將面臨相似的境遇,只有緊跟高等教育前進步伐提前謀劃,才能在新時代獲得話語權,于是學校提出“借力新工科建設新經管”的改革思路,在全國財經類高校率先吹響“新經管”號角。
(二)“新經管”戰略的基本內涵
對于“新經管”戰略,可做如下理解:首先,積極面對新時代、新技術的挑戰,順應社會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各個方面提出的全新要求,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其次,要以學生為中心,市場需求為指導,加快改造傳統學科專業,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高端財會人才。最后,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落實“兜底線、保合格、促引領”三級認證,健全考核評價機制,認真落實每個階段性建設任務。
四、會計教學改革的措施——以安徽財經大學“新經管”建設為例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第一,建立“以學生為重心”的師生關系,教學服務要以滿足學生需求、增加學生價值為基本目標;第二,采用產教結合的方式,消除校企隔閡,協同育人,提高畢業生與就業市場的匹配度;第三,重視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培訓,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斷提升綜合能力;第四,樹立全周期會計教育理念,加強終生學習思想的滲透,不斷涉獵新知識和技能以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二)教學內容的優化
1.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大數據、云會計、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科技的涌現,徹底推翻了人們原先對于學科專業的認知,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愈發普遍,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必然。學校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會計與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交叉融合。在低年級基礎公共課程模塊中增設大數據處理技術的講解(如Hadoop、HDFS、Mapreduce、Spark、Python應用等),全面拓展學生的大數據處理、分析及應用能力。在高年級專業核心課程中添加互聯網金融、智能會計、大數據稅務管理、智慧外貿等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掌握相關信息技術的同時增強業務處理能力,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
2.力推管理會計教育。根據外部經濟環境和企業內部管理的要求,財會人員的職責早已不再局限于提供會計信息,而是在此基礎上發掘信息背后的價值,進而幫助企業有效預測發展趨勢、合理制定發展規劃,創造更多的財富。學校大力推進管理會計教育,在教學安排上,深入貫徹ICMA的“財務支持戰略決策,戰略融于財務管理”理念,加強財務規劃、內部控制、決策支持、風險管理等內容的全面學習與綜合運用;在日常教學中,提倡教師指導學生深度剖析財務報表,逐步提升解讀信息的能力。
3.攜手“中興財務云”。深圳市中興云服務有限公司是中國財務共享服務的領導者,在第十二屆中國CFO高峰論壇上被授予“中國財務共享第一品牌”最高榮譽大獎,同時也是國內首創的全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更好適應新時代和新環境下的會計人才需求,學校與中興云服務有限公司就人才培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建立起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學校在研究生培養方案中植入“財務共享”課程,并籌劃共建“安徽財經大學·中興財務云”實驗室,將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新型財務模式全面系統地引入校園。
(三)教學模式的改革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2015年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引發了各行各業與互聯網融合的狂潮,也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遵照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相關文件的指示,在中國會計學會及有關部門領導的指導下,學校會計學院與正保遠程教育展開合作,聯手推出“互聯網+會計專業教學一體化改革”方案,并專門建設智慧教室。在智慧教室的課堂上,教師先根據學生課前自學中在線提問、在線測試的情況,幫助梳理重難點,歸納學習模塊的任務和目標。由于課前學生已通過掌上高校的學習自主構建基本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完成分析、評價和創造的高級思維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問題研討、案例分析、成果匯報等。通過思維的碰撞遷移,加深對所學內容的探索,提升探究、分析和創新能力。課后學生對課堂研討內容進行深層次總結,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發布一些拓展性教學資源,幫助學生開闊思維。
學校采用的這種以服務學生為中心、以培養能力為目標、以信息技術為工具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軟實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教研團隊的重塑
既扎實掌握經濟管理知識、財務理論與實務,又能熟練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教師可謂是鳳毛麟角,因而當務之急是培育和引進卓越的師資力量。
學校一方面積極組織相關教員參加“互聯網+會計教學一體化改革”培訓,并動員有工科背景的教師主動承擔財務共享、云會計等內容教學的重任;另一方面聘請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公司財務部門的高管和技術擔當兼職講授新設課程,并不定期舉辦會計前沿專題講座。學校致力于打造專門服務于“新經管”戰略的高素質教研團隊,發揮教師主動改革作用,推動內涵式發展。
(五)考評機制的完善
考核評價機制應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加以完善,拋棄傳統的平時期末“二八開”或“三七開”,將線上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納入評價體系中,有意識地降低期末考試所占比重,加大日常解決問題和實務操作的考核力度,實行線上線下學習效果的全面綜合評價。
五、未來的展望
“新經管”建設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沒有止步于改造舊經管以適應新環境,而是化被動為主動,進一步締造新經管去擁抱新時代,相信未來必定可以在時代變革中脫穎而出。凡是過去皆成序章,會計教學改革未來仍需要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唯有腳踏實地苦干實干,方能不負使命,在新的戰略平臺上實現新跨越、再譜新篇章。
參考文獻:
[1]王玉辭“.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探索[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2):41-42.
[2]王彥平,楊慶瑩.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營養課程的應用與展望[J].農產品加工,2017(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