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春
摘 ?要:對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學習而言,廣大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無疑得到了理論的指導,而對于剛升入小學的學生而言,教師對學生的語文教學又將如何開展呢?下面從“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三個方面,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進行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對于剛剛升入小學的學生而言,一方面教師要意識到學生仍舊稚氣未脫,仍舊沒有習慣學校的系統學習模式。另一方面,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期能夠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式。從而幫助廣大剛步入小學的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就此原因,進行下番的論述,以期能夠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拋磚引玉,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價值。
一、立足課本教學,夯實學生基礎知識
語文課本的編排絕不是一天就能夠產生的,他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研究和討論,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又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能力。基于以上對小學語文課本的認知,教師在學生剛升入小學的時候,應該以語文課本為基點來開展自己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夯實他們的語文基礎能力。
具體來說,對于剛進入小學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幾乎為零。基于這一認識,教師就應該立足語文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小學語文的課本,相關的編排者,不僅考慮了廣大小學生語文基礎的薄弱,還考慮了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故在書本的編排中,還增加了很多色彩豐富的圖片,來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以上認識,教師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以課本為基點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教師要首先幫助學生夯實他們的語文基本知識,例如,在學習《春夏秋冬》一課的時候,要指導學生掌握背誦本課中的生詞生字,還有拼音等等的語文基礎知識。只有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語文知識后,學生才能夠提高自己對語文科目的領悟能力,才能夠提高自己的對語文科目的鑒賞能力,才能夠為以后的語文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根基。
二、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仍舊不能夠長時間地保持下去,對于剛升入小學的學生更是如此。基于此種認識,教師就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盡力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教師想要達到這一效果,就需要從自己的教學模式入手,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
具體來說,剛升入小學的學生,他們仍舊無法對教師過多的話語產生興趣,更不用說產生一定的理解。基于這種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就要斟酌自己的話語了,當然教師還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模式來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專注力。例如,在學習《四個太陽》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學生播放具體的語文視頻資料,然后在播放文本的音頻朗誦。在此背景下,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夠跟隨教師的節奏走,而且他們的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也通過視頻資料獲得了大幅度提高。久而久之,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提升了,便能夠閱讀大段的文字并且能夠真正理解其中包含的具體含義了。
三、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仍舊充滿了童稚之情,而對于剛升入小學的學生的而言更是如此。他們仍舊喜歡玩游戲。基于此點認識,教師就可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開展教學的活動,從而從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只有教師豐富自己的課堂的授課內容,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具體來說,在語文課本的內容中,會存在具體的教學活動。我們知道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師不能夠僅僅借助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綜合能力,還要借助豐富的語文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究其原因,是因為語文書本的學習只是眾多提高學生思維模式和語言應用的一種方式,對于應試來說它是做好的途徑,但是對于培養學生語文和核心素養來說,則遠遠不夠了。故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每一個教學活動,例如,每本書的口語交際部分,教師要借助這個平臺,將學習過的內容全部融合進此平臺中,然后借助此平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學習過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剛進入小學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語文科目的學習無疑是重中之重,這不僅和語文科目是各個科目的基礎部分相關,還和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生涯的第一次有莫大的關系。故廣大語文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開展自己的教學策略。具體來說,教師首先需要立足課本開展教學,先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然后,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學用具來開展自己的教學實踐,像是使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理解能力,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再者教師還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語言應用表達能力,提高他們語文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知識可視化策略[J].施培棟.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06).
[2]趣味性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曾麗紅.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