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應元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當前非常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學生面對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難以在較快的時間內進行掌握,營造情境能夠讓學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接觸數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出發,探索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教學;應用途徑;有效方法
當前,很多教師都在教學中應用了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展示了更加直觀、豐富的數學世界,使學生充分融入到了數學課堂中,實現了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為了能夠使情境教學法發揮更好地效果,教師應對情境教學法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貼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探索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應用途徑。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1.情境教學法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很多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缺乏興趣,因為小學生認為數學知識非常抽象,在學習起來存在著很大的阻礙,使得學生經常“談數學色變”。在對知識進行記憶的時候,小學生往往比較容易記住比較形象的事物,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情境教學法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加直觀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快速將注意力集中在數學知識上,能夠通過直觀的方式對數學知識進行吸收,從而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2.情境教學法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往往是從公式和數字開始的,他們對于數學缺乏直接的認識,因此很難對數學學習產生好奇心,也無法深入到數學知識中進行探索和發現。情境教學法能夠將數學知識以更加趣味化的方式進行呈現,甚至可以為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能夠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下實現對數學原理的掌握。
3.情境教學法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學科的學習僅僅是通過大量的做題而達成的,與實際生活沒有聯系。實際上,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發展而來的,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的影子。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將學生從枯燥的課堂教學帶入到生活場景中,利用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能夠讓學生具有成就感,并對數學學習充滿了自信心。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探究
1.創設生活情境,調動生活經驗。在小學生的眼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們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很多樂趣。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調動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經驗,將數學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數據收集整理》的時候,我在PPT上為學生展示了一個房間,房間中有很多衣物。我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收拾衣物的經驗呢?圖中這個房間中有很多衣物,為了讓房間更加整齊,請同學們將這些衣物進行分類整理。學生對圖片進行觀察,發現衣物中有上衣、褲子、裙子、帽子、圍巾等。有的學生按照自己的習慣,將所有的上衣疊在了一起,將所有的褲子疊在了一起,將帽子、圍巾分為一類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將上衣和褲子、裙子、配飾搭配在了一起,成為套裝來進行整理。在學生整理之后,我讓學生數一數自己整理的衣物的數量,并自己設計表格進行整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調動了自己的以往經驗,使數學學習與生活融入到一起,從而實現了對數學知識的快速學習和掌握。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過渡到數學學習中,使學生產生熟悉之感,與數學學科的關系更加緊密。
2.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習動力。學生都非常喜歡游戲,當他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僅注意力非常集中,并且心情非常愉悅,能夠為了獲得游戲勝利而投入百倍的努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創設游戲情境,為學生營造更加趣味化的數學世界,讓學生在數學游戲中感受到學習樂趣,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時候,我考慮到學生對于大量的計算非常厭倦,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趣味化的“闖關游戲”,為學生展示趣味化的問題,讓學生在30秒之內回答問題,回答正確的學生能夠獲得繼續闖關的資格,看看哪些同學能夠戰斗到最后。學生對于這個游戲都非常感興趣,并興奮地參與到其中。有的題目是這樣的:“小明與小紅一起玩撿豆子的游戲,小明撿了38個豆子,小紅撿了52個豆子,小紅比小明多撿了多少豆子?”學生需要快速列出等式,并計算出正確結果,舉手進行回答。回答正確的學生順利進入下一關。隨著關卡越來越難,闖關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少。達到最后一題的時候,所有闖關成功的學生都會獲得教師送上的獎勵,表揚他們扎實的數學功底。在游戲中,學生都認識到了數學計算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自己計算的準確性與速度,使自己能夠在下一次的游戲中脫穎而出。
3.創設探究情境,分析解決問題。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會產生探究心理,希望能夠深入到其中去解決問題。同時,新課改也希望學生能夠主動、自主地深入到問題中進行探索,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探究情境,讓學生對情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小組的共同合作下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提升和發展。
例如,在學習《測量》的時候,我先為學生劃分了小組,然后為學生展示了探究情境,讓學生對情境中涉及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白和他的家人要搬家了,小白想在自己的新家里安裝一個新的書桌,但是他不知道書桌和椅子的尺寸是多少,該買多大的。請各位同學化身成為“小小家具設計師”,幫助小白設計一套適合他的桌椅吧。在情境中,小組共同對任務進行了確定:設計一套適合小白的桌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對桌椅的尺寸進行測量,才能夠設計出適合小白的家具。由于小白和學生年齡相同,因此他們的桌椅尺寸應該一樣。在分析完任務之后,學生分別開展了工作,有的學生負責測量桌子的高度,有的學生負責測量椅子的長度,有的學生負責畫出設計圖,有的學生負責對數據進行統計。在設計的過程中,有的學生還突發奇想,為小白在書桌上增加一排書架,并按照書的寬度和長度設計了書架的尺寸。在此基礎上,學生還發揮了自己的創意,在書桌、椅子上畫上了美麗的圖案,希望小白能夠喜歡自己設計的風格。通過創設探究情境的方法,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發展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這個空間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發散自己的數學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總之,在小學生數學教學當中使用情境教學法,符合現代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有效貼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要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在課堂上建立起相似的能夠有效達到知識學習的交流場景,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的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數學求知欲也會有所增強,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數學教學效果。在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當中,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情境設置。而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自身實際,主動引導其學習興趣,摒棄傳統刻板的教學模式,通過科學合理的情境設計,全面提升小學數學的實際效果,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洪彬.論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99.
[2] 林兆輝.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09.
[3] 林美麗.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習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