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如晶
摘 要:全球化趨勢迅猛發展,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建立起自己部落的符號象征:它們通過語言,文字,旗幟,人的外部形象來區分種族特征,在多極化、多文明的現代化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他們會尋求普世文明之外的個人追求,和社會追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種族部落只有體現其單一性的特征,才能以一種全新的樣態去參與到競爭行為當中。個體的文化認同在某種層面上,是為群體文化認同做出鋪墊,個體的身份界定使得一個民族擁有自豪感。
一個國家的文化認同致使其產生文化自信,這也是其能夠抵御帝國侵略的底氣和氣魄。“文明其體魄。野蠻其精神”,文明之間的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變化,亞洲文明正在擴張其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各人民,民族之間的文化的多樣性多元化促成了國家文化的大融合。文化認同方式既是單一的,又是多元的。既為國家民族打開想象界,又能將文化匯聚一起。在這里,本文主要是討論研究文化認同的單一性和多元性之間的辯證關系,去討論各民族文化之間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文章從以下幾點進行逐層分析:文化認同的概念、文化認同價值的單一性(文化認同的規范性、文化價值觀的認同、文化危機身份界定與文化認同)、文化認同的多元化景觀(多國文化的交叉性、文化的快餐化、文化的引進的輸出、多極化與多文明的世界)以及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文化認同;單一性;多元性;文化危機;身份界定;文化規范性
一、文化認同的概念和界定
文化認同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碰撞,形成既有文明文化象征且并未能讓他國通過戰爭、殖民掠奪所取代。它是人按照所認同的文化建立起的思想觀念構建成的體系,當體系建立之后,又會通過生產生活實踐的不斷進化,文化認同就是在這種不斷思考和探索中出現的。
文化認同不斷對人和社會國家起著重要的作用,它造就了個體的思想體系,指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滿足人超出肉體之外的精神意義。文化認同仍是個別辨認自我與別人的標志,也是個別追求同類和融入群體的尺度和根據。文化認同的主體和客體都有著其行為規范準則,一旦越過準則線,文化認同可能將面臨危機。
“文化認同是以文明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現,文化認同的社會彼此合作,各國圍繞著它們文明的領導國家或核心國家劃分自己的歸屬。”①
二、文化認同價值的單一性
1. 文化認同的規范性
任何一種好的文化現象都是合乎規范性的,在傳統社會中,由于落后的社會生產力,種族部落之間的交往大都是是以宗教和血緣關系為紐帶,種族部落的初建,這樣的一種文化現象更多表現地是一種表層的,更多存在是一種形式主義的,一種機械化存在的方式。
隨著后來社會秩序開始慢慢穩定,文化的認同方式開始漸漸地自主化,不完全是一種宣傳性意識形態的注入,更多的是以一種開放式的,自由式的方式傳遞。如:現今火爆熒屏的文化節目,它不再以一種言傳身教的形式讓人們去接受某一類文化,它以一種輕松詼諧的文化形式讓受眾去主動喜歡上這檔節目。文化認同的形式本應該是一種自由的,且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動力。這也意味著人們認同的文化呈現了提高,人們還是正視個別的代價和尋求,同樣也更加關照現實實際。
2.文化價值觀的認同
文化價值觀的形式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如果是強制的意識形態的輸入很難為人們所接受,價值觀可以以藝術品,有趣的故事和教育教學來完成,人們只有對文化的認同,才能形成一定的文化價值觀。與此同時,他們便會對身份認定,從而產生民族自信。然而現在我們傳統文化,文化教育出現了異化的傾向,中國的學生讀高中和大學甚至是更早的時候就奔赴海外求學,他們放棄了本國的文化教育,而去尋求一種所謂的“新式”文化教育,本國人民熱衷于過圣誕節、萬圣節諸如此類的“洋節”,而我們國家的“春節”,卻表示出了一種淡然的態度。吸收外來文化已經成了部分人民的文化認同,而本國傳統文化認同卻被擱置。文化的單一性被多元文化所替代,一些人此時為吸收外來文化的表面文化現象深感愉悅。國外文化輸入使人們的文化價值觀潛移默化發生改變,主體信仰也日漸崩塌。
3.文化危機與身份界定的迷失
社會的多元文化價值開始慢慢瓦解成單一文化,個性發展使得極端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現象的出現,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在大工業生產之下,所謂的個性也逐漸被大眾文化、千篇一律的商品經濟慢慢消解。消費主義下,他們的對未來的希冀和實際需求被同化了。他們自身的獨特也將慢慢變的單一了,對于文化價值觀的建構慢慢變得更加虛無,此時他們對自我身份的界定變得模糊,文化價值觀面臨著現代困境。
三、文化認同的多元景觀
1.多國文化的交叉性
一個國家通過文化當作其國家象征,本國也渴望本國文化可以受到他國所認同,從某種程度來說,國家文化越根深蒂固,那么其文化就缺少其多元意義,人類交往日益普遍,各種現代交通方式的迅速發展,以及媒介傳播方式的出現致使民族和國度之前的邊界愈來愈含糊,各種文化之間相互交融,如西方的白色情人節和中國的七夕情人節,兩者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交融性的文化現象,但文化的交叉性現象使得人們在接受和選擇文化中產生一定的模糊,出現了選擇的茫然,陷入多元的文化海洋之中。
對于本國文化的特色應該怎樣一以貫之的傳承下去,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將其保留并成為國家的靈魂,又能將文化傳播出去能夠產生文化認同,一定文化的交叉性會讓國與國之間盡量的避免文化沖突。
2.文化的快餐化現象
文化的形成和消亡使得社會節奏隨之越來越快,文化成為了快餐式的文化。文化的快餐化使得周邊文化出現了“短、平、快”的現象,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越來越迅速,碎片化,易懂化信息只能滿足群體暫時需求,久而久之,文化失去其內涵,出現單一現象,從而導致各種文化無法相互關聯。互聯網時代是快消費時代,無論是物質消費還是精神消費,都是追求短平快,對于時尚潮流的追求無外乎與此。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媒體的出現,圓夢無數草根的出現,但是又視頻內容更新換代太快,所以使得他們對后世的影響是短暫的,且沒有太多的營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