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展開,如何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下面,筆者將從挖掘教材德育資源、利用情境教學形式、通過拓展課外閱讀等方面出發,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挖掘教材;情境教學;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是當前教育進行德育思想滲透的關鍵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對于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促進道德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下面,筆者將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簡單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項措施。
一、挖掘教材德育資源,進行德育思想滲透
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以來,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德育教育的內容有明顯增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課堂中的教材為基礎,通過對教材中德育內容的挖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爬天都峰》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應該通過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促進他們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在互相鼓勵中堅定彼此的信心,最終戰勝困難登頂天都峰的。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而后讓學生說說天都峰都給他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促使他們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天都峰的險峻,從而為之后促進學生體會“我”登山的艱難做好鋪墊。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我”和文中的老爺爺的對話內容,從而獲得德育教育的熏陶。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的朗讀對話,促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文中“我”和老爺爺互相之間的敬佩之情。而正是因為懂得從對方的身上汲取力量,他們最終都獲得了登山的成功。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終于”等重點詞語,從而促進學生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感受和體會“我”爬山的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這樣,教師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就能夠有效實現課堂德育思想的滲透。
二、利用情境教學形式,促進學生感受德育
德育思想的教育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不斷的潛移默化地滲透。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獲得德育情感的熏陶,從而有效促進他們思想品德修養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課堂情境,引導學生了解文章中哈爾威船長沉著、冷靜、機智、果敢等優秀的品質。首先,教師可以進行課堂談話,如:“同學們,‘海難是航海的人最不愿遇到的事情。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駛,如果遇到海難人們將無處躲藏,并且他們往往會因為慌亂而致使場面混亂不堪,最終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從而渲染課堂的情境,促進學生走進文本。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泰坦尼克號》電影中最后沉船的場面,促進學生在聽覺和視覺等的刺激下,進一步感受“海難”的場景,從而有效調動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欲望。再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整體進行課堂的朗讀,并促使他們在朗讀過程中思考:“哈爾威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群?”“哈爾威船長的形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崇高的人物形象。這樣,教師通過創設各種課堂情境,就不僅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認知,而且有效促進了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
三、通過拓展課外閱讀,加強德育教學效果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從而在拓展學生語文知識范圍的同時,有效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節選)》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促進學生對英雄可貴品質的理解。首先,教師可以事先搜集一些關于英雄的歌曲,如《英雄贊歌》《精忠報國》《真心英雄》等,從而引導學生在傾聽課外歌曲的過程中,加深對英雄含義的理解。其次,教師也可以搜集一些關于英雄的故事,如革命烈士劉胡蘭、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炸碉堡等,從而引導學生在傾聽課外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故事中英雄人物的可貴品質。最后,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國內外不同時代的英雄人物。如中國衛青、霍去病、岳飛、戚繼光;外國的斯巴達克斯、威廉·華萊士、拿破侖等,從而促進學生在了解英雄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他們對英雄的個性認知和理解。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拓展了學生對英雄外延的理解,而且有效實現了德育教育的目標。
總之,德育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占據十分突出的位置,而小學階段則是加強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新德育滲透的有效方式,在夯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有效促進他們思想品德修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笑永.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8(2):61-61.
[2]李亞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8(4):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