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杰
摘 ?要:當今基礎階段的教育,不斷受到新課程革新的推進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步在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作為一門本身自帶抽象性的學科,小學數學更是整個數學學科的基礎教育階段。因此,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思維導圖就是數學學習中的一種新型探索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策略
目前傳統教育模式還存在于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中,這樣教育手段無法實現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框架。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全面施行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合理利用導圖中的規律性學習來幫助學生梳理自身的數學知識框架,以便讓數學框架更加具有條理性,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本文就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滲透思維導圖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相關的運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價值
(一)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心理和個性化發展的關鍵階段,以往的傳統、單調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來說,是無法提高其興趣的,也是沒有趣味性的。因此,將思維導圖滲透到數學教學中,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會找出其中的興趣點。這樣可以提升學生數學探索技能,還能讓學生產生出主動學習的心態,促進對數學學習熱情度的提高。
(二)促進師生間交流與溝通
在傳統教育模式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都是由教師在課堂上教授,這樣教學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利用導圖的教學方式可以轉換這樣的教育模式,讓學生積極進行思維和創造,而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學習。這樣可以促進師生之間溝通交流更加密切,也讓學生更有勇氣去探索問題,并且將不懂的問題告知教師,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解答,從而實現師生之間自由的交流溝通,發揮學生的價值。
(三)幫助學生對過往知識的回憶
良好的數學方法是可以加快復習的效率和質量。將思維導圖滲透到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創建和完成,可以讓學生的大腦放松下來,從而進行思維和記憶。并且由于思維導圖的特性,讓學生在復習和鞏固原有知識點的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方便學生加深對于數學的知識和內容的回憶,也利于學生梳理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關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鞏固方式,讓學生實現高質量復習。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與比較策略相結合
作為教學中常用的教學策略,比較思想策略可以研究問題之間的相同點,還能反映出問題之間的不同點。而思維導圖可以作為數學教學的方式和用具,用已經形成的一幅思維導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擴展和整理。因此,將思維導圖和比較思想策略進行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新舊知識的交替環節中,運用思維導圖清晰地將學生所學過的原有知識重現在新知識的知識體系中,讓學生快速找出知識點中的異同點、聯系和區別,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分清知識中的疑難點和混淆點,以便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例如,我們以教授《圓錐的體積》這節課為例。由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需要讓學生知曉有關圓錐體積的數學習題和解答方法,教師可以滲透對比策略,適當引導學生,依據已經學過的圓柱體積解答方法為基礎,進行對比、猜想、驗證、結果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求解方式。如,在數學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為學生提出和圓錐有關的趣味問題,讓學生體驗到趣味性的數學知識。然后,再運用解答的方式,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回憶和圓柱體有關的數學知識,像體積求法等。之后,在運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教授圓錐體積的算法時,讓學生結合圓柱體體積的算法,通過畫出表格為學生進行比較學習,使學生在比較這兩者之間體積、表面積等算法的同時,能夠有效區分這之間的不同,也能夠清楚掌握其中的相同點。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探索和學習,以便有效掌握本節課的教學知識點。
(二)思維導圖與轉化策略相結合
轉化策略也是重要的數學教學策略,對于數學知識中,有很多自帶抽象思維的困難題目。因此,通過不斷的分析數學知識中的聯系性,從中選擇適當的數學方法進行轉化,把困難的問題轉化為簡易的問題,達到解題的目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思維導圖和轉化策略進行相互結合,提煉題中有效信息的內在聯系,能幫助學生理清思維,把困難的內容轉化成簡易的問題,以便有效解答這些困難問題。
我們以教授《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求法》為例,在解答體積算法的時候,規則物體長方體和正方體都可以直接運用長寬高來解答,但是,不規則物體并沒有已知的條件,對此,需要教師為學生傳授和轉化有關的教學思想,并且利用思維導圖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基礎知識,以便建立不規則物體體積與其的內在聯系。如,教師先為學生展示并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容積知識體系的思維導圖。然后,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實驗探究:教師拿出一些石子,讓學生測量石子的體積。這樣學生通過小組內部進行實驗:將兩個長方體放在一起,將一個長方體注滿水,然后另一個長方體是空的,將石子放進注滿水的長方體中,空的長方體收集溢出的水,然后再計算溢出水的體積。之后,教師在為學生進行總結,并且將總結出來的數學教學知識點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這樣通過將數學問題中困難問題進行轉化成簡易問題的轉化策略,對學生思維導圖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能夠讓學生通過將不規則物體轉化為規則物體,最終解答出問題的答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在掌握本節課教學知識點的同時,鞏固和復習原有的知識點,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思維導圖與整體布局策略相結合
整體布局策略是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也是在復習和鞏固中常用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但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數學課難學,課上會做的題,換一種說法就不會了。解題的過程中,由于無法提取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導致解題困難等。而導致這些教學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培養其數學技能。因此,教師使用思維導圖的教育思想和整體學習的分析策略,進行整合,以便對數學知識進行整理,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讓數學知識內容在學生大腦中實現全面和整體。以便學生能夠活用數學知識,實現數學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我們以教授《長方體的認識》這節課為例。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思想和整體學習的研究策略,讓學生在復習原有知識點的同時,強化本節課的知識點。如,在教授本節課之前,教師先通過課堂導入的教學環節,為學生創建適合學習數學的教學環境,教師拿出魔方等實體物品,讓學生觀看的同時引出其學習本節課的熱情。然后,在將本節課的教學知識內容為學生教授。等待教授完成之后,教師讓學生依據所學的內容,將和長方體、正方體有關的數學知識,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整理,以便在復習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其中的知識點。通過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思維,可以創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讓數學知識內容在學生大腦中實現全面和整體,還能讓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容,從而實現未來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育的時候,有助于學生形成明了的邏理觀念和系統的數學知識框架,還能將教師從課堂教學中釋放出來,對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都有著良好的發展。因此,合理使用思維導圖教學形式,啟發學生導圖時的思維、知識的構建,從而實現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東輝.小學數學復習課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
[2]王彩云,紀拴江.思維導圖在小學高段數學復習課中的使用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31.
[3]吳正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師生互動共同創建有效課堂[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