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帶著學生領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感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陶冶他們的情操。但是由于一些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施教方法的錯誤,讓學生體驗不到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在課堂上經常無精打采,課堂的教學氛圍也非常低下。對此,教師要結合教材與學生的身心特征,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改進,打造充滿活力的教學課堂,改變當前的教學窘境。筆者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簡要分析小學語文活力課堂的構建,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活力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要想打造活力課堂,首先就要營造出一個學生喜愛并且適合他們的教學氛圍,給他們提供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小學生天性貪玩與好動,因此呆板的傳統教學課堂壓抑了他們的天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感到不舒服,就缺失了聽課的興趣。對此,教師要積極對教學進行反思,尋找課堂上的不足之處,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通過多種靈活多變的教學技術與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活力化。
一、創設相關語文教學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只要在課堂上給他們一個情境,他們就能把自己代入其中,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對此教師要根據教材中的具體內容,創設出相關的語文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有趣的教學環節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時候創設情境需要一些特定的物品,這就需要教師提前準備。比如在學習《自選商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課文中的“面包”“牛奶”“火腿腸”“牙膏”“毛巾”等物品,然后把課堂模擬成自選商場的樣子,營造出貼近課文的教學情境。這樣學生置身其中,就會覺得自己好像身處一個大商場里,然后教師扮演“收款的阿姨”,與學生進行交易。學生不僅能從中收獲學習的快樂,還能增進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活力。
二、整合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教學的技術與手段也不多增加,教師要整合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選取最適合學生與內容的教學技術與手段,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一些描寫景物的文章時,學生可能沒看過那種山川大河的壯闊景色。教師就要借助多媒體設備,把那樣壯闊驚人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收集關于黃山奇石的圖片與視頻,在學生朗讀完課文后播放出來。當講到“仙桃石”的時候,通過具體的圖片進行對比,看看文章中“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模樣。這樣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能促進他們想象力的發展。
三、注重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激活學生的探索思維
合作交流是一種非常容易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學習模式,學生們在合作的過程中互相交換想法,從而各有所得,對待問題有了更加深層的看法。因此教師要注重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探索思維,體驗語文學科的樂趣。但是是否開展合作交流學習模式也是取決于具體的教材內容,只有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前提下,才適合開展這種學習模式,否則就是浪費時間。比如《王二小》這篇課文具有深層的思想內容,就可以開展合作交流學習模式,教師首先提出這樣一個點明文章主旨的問題:是什么促使主人公王二小冒著危險做這些事情?然后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這樣的學習模式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且讓他們在這種求知欲的指引下,用心分析課文,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思想,整個課堂都是由教師一人主導,學生的想法難以表達。教師一味地按照計劃進行講課,很少會跟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單向的課堂不僅效率低下,還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導致課堂氛圍低沉的不良結果。對此,教師要積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讓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點燃他們的學習激情。教師可以在講完一段課文后,不要過于著急進行下一段的講解,而是應該詢問學生有沒有什么想法或者是有沒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講述自己心中的疑惑之處,也能讓他們在課堂上直接地懂得更多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結束語:
對于小學生,教師不能忽視他們的學習情緒與思想動態,要充分認識自己主導者的角色作用,靈活設計教學環節,明確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發揮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從課堂學習中體會到收獲與快樂。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參與度與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活力化。
參考文獻:
[1]廖啟雄 劉朝群 小學語文活力課堂的構建 《新課程·上旬》2015年第12期
[2]張海玲 構建小學語文活力課堂 《新課程·中旬》2017年第12期
[3]王麗莉 略論小學語文活力課堂的構建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