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
摘 ?要:作為一種課堂活動,教學強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小學數學教師開展四年級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該從學生特點和新課改要求出發,積極創新學法、改革教學,以此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打造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本文以改革教法、創新學法為依據,針對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四年級;教學改革;學法創新
小學四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若數學教師一味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往往難以集中,學習效果不佳。所以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出發,適當改革教學方法,科學利用新型的教學手段,并鼓勵學生創新學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促進教與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憑借自身獨特的優勢,如即時性、直觀性、趣味性等,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為此,教師在四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恰當利用信息技術,將其教學輔助作用加以充分發揮,借助視音頻、動畫、圖片等形式,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具體、形象、直觀,帶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1]。以“圖形的運動”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即:先向學生播放動畫視頻,利用視頻中的事件和對話來清晰展示圖形運動的過程;播放完視頻后,引出本課所要講解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有效結合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領悟圖形的變換,提高學習效率。
二、善于聯系實際生活
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何有機結合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成為各學科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能聯系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經驗和生活閱歷來分析數學問題,則能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具體、形象,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2]。以“直線、射線和角”為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加以理解與記憶。如:教師可鼓勵學生觀察教室墻面和地面所形成的夾角,讓學生認識“角”的概念;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手電筒,告訴學生手電筒的頭相當于一個點,手電筒發出的光相當于一條線,這種由一條線和一個點組成的就是射線。這樣的數學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參與的興趣,帶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及熟悉感,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感,使學生更樂于學習數學知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見識的增長、思維的拓寬、綜合能力的提高。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會更加主動地思考和參與,對其中涉及的數學規律、數學知識加以理解,掌握解決方法,真正知曉如何去學、去做。以“三角形”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木棒擺出不同的三角形形狀,使學生對三角形的概念予以掌握;然后鼓勵學生對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進行分析、比較,通過歸納總結來完善相關概念,正確認識三角形。
四、加強習題訓練
小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目的在于熟練解答數學題目、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要想讓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理論知識,快速解答相關的數學問題,既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也需要學生的自我探索。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強化習題訓練,以不同的數學題為依據,向學生講述不同的解題技巧[3]。例如:針對選擇題,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推理和排除;針對判斷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把握重點詞,通過舉反例的方式加以證明;針對填空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題干中的關鍵詞加以提取。值得注意的是,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時,教師需要傳授相應的解題技巧與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布置習題,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使學生能獨立思考和解答,獲得思維的強化及能力的提高。另外,針對學生的習題,教師可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解題思路,并要求學生及時摘錄錯題,以便于后期的總結和回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言之,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學法的創新和教法的改革,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善于聯系實際生活,科學組織實踐活動,加強習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嚴繼勇.改革教法創新學法——淺談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J].考試周刊,2018,(8):90.
[2] 覃琴棗.改革教法,創新學法——淺談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J].讀與寫,2019,16(10):163.
[3] 余聯玉.改革教法、創新學法、強化習慣——淺談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中的心得體會[J].速讀(上旬),2017,(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