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娟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有著高標準的語文教師而言,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仍舊是廣大教師心中亙古不變的問題。下面,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拋磚引玉,從“激發學生興趣”“加深文章理解”和“豐富教學內容”三個方面對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進行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實踐研究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要求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語文應試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具備人文素養和一定的認知能力。而這些語文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教師從平時的課堂教學模式上面入手。只有廣大語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改進后,才能夠優化語文課堂的授課質量,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設計相關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啟發式的學習是一種適合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我們可以設計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問題進行引導提問,在設計時,要注重所設問題的科學合理性。在小學語文課程的開始,我們就可以以問題作為導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啟發他們思考,將他們帶入課文,深入課文。
具體來說,在學習馮驥才先生所寫的《珍珠鳥》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具體的問題,例如教師在課堂伊始,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從小到大都養過什么寵物呢?”這個問題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在本節課程中的參與程度。等到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出來后,教師就可以繼續推進自己的教學進度。“同學們,你們養過小鳥嗎?誰能夠給我們分享一下自己養鳥的感悟”,進而教師已經將學生引入到了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了,等到學生回答后,教師就可以推進教學的進度,正式開始本節課的教授了。在學習《珍珠鳥》一課的時候,通過教師設計的具體問題,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此節課程中的參與度。
二、聯系實際生活,加深文章理解
語文學習是一個和生活實際不斷聯系、認知的過程,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許多未知的、有趣的事情,還能夠從意識上豐富學生的生存體驗。可見,語文科目并不是孤立存在,自成一體的,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語文文章的教學模式應該建立在實際生活基礎上。因此,身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應注重將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具體來說,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借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史來作為課堂開始的導入環節。我們都是中國人,故我們也絕對不該忘記自己國家的發展歷史,曾經的中國飽受外來殖民主義的侵略,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而就在這種背景下,英法聯軍侵華,對我國的圓明園進行了燒搶掠奪。而這種非正義的侵略行為是令人發指的,我們應該堅決反對任何一種侵略行為。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從情感上為學生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作好了鋪墊,這就為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內涵成功打下了根基。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時候,通過教師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能夠從學生的情感上做好鋪墊工作,然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應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也得到了有效應用。由于信息技術具有圖像、聲畫等功能,所以它可以把本來有些抽象難懂的內容更加直觀真實地展現出來,能將無法僅僅用語言就能描述的意境通過影像呈現出來,能給學生呈現出更加豐富有趣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例如,在學習《將相和》一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利用音頻資料,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文本中所講述的故事。音頻觀看不同于文字想象,前者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進而讓學生進行高層次的課堂學習。通過視頻的導入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被激發出來了,而且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的參與度。
綜上所述,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需要教師建立在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不斷深入實踐的基礎上。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課堂導入問題,首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將授課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再者,教師還能夠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參考文獻:
[1]紀國慶.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135----135 .
[2]王麗. 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4(7).
[3]盧向琴.融合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