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利
摘要: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更注重教學的有效性與創新性。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被廣泛地應用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但因部分教師存在理念偏差,造成其對微課的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導致未能充分發揮出微課促進教學的作用。基于此,筆者展開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探究。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應用問題;研究
引言: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關注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發揮現代技術的教學促進作用[1]。為此,教師應優化教學理念、升級授課方式,充分對微課教學加以有效應用,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而有活力的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簡析微課的概念
目前在我國學術界對微課具有多種定義,不同學者對其概述闡述具有一定差異性。有國外學者認為:微課是為了實現在線或移動學習,對建構主義加以利用,在短期內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傳授[2]。而我國專家提出:微課是以新課標以及教學實踐要求為依據,通過教學視頻,對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某一知識點或者教學環境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映。不同的學者對微課的認識共同點在于:微課短小精悍,主要以視頻為載體輔助教學。筆者則認為微課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信息技術加以應用,針對某一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進行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生動解析,以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一)微課的應用頻率不高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微課的應用情況相對較少,很多教師對于微課教學存在一定誤區,沒有充分發揮微課授課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微課應用的頻率與次數很低,有的教師只是偶爾使用,對微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問題沒有深入研究。究其根本,便是教師難以獲取足夠的微課資源,很多教師將精力放在了理論教學中,忽視了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此外,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與束縛,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微課使用有限。
(二)微課教學效果不理想
小學生年紀小,心智不成熟,注意力的集中時間相對有限。在語文教學中,微課授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然而還有一部分使用微課教學的教師則表示微課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反映在應用微課授課會使學生不能集中精力于學習,只是一味地“看熱鬧”。
(三)微課應用范圍狹窄
因部分教師對微課的應用范圍狹窄,沒有將其使用范圍拓展,導致微課的效果與作用得不到發揮。教師在課前與課后都沒有充分利用微課,而在課堂上也僅僅是將其作為一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在進行新課內容導人的過程中對微課加以利用,或者就是在課堂上進行相關內容的播放。這種微課授課模式顯然比較呆板,具有局限性,導致微課起到的作用僅是提高學生課堂關注力,其對學習效果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促進作用。
三、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背景下,強調應尊重并發揮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作用[3]。為此,教師應將微課授課與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小學生普遍活潑、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同時其自律能力相對欠佳。基于小學生這些明顯的性格特點,語文教師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課程教材的重點把握,并且適當地增加微課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地投身于課堂學習。其次,小學生生活經歷與社會閱讀有限。教師要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其能夠理解的方式施教,促進微課教學的提質增效,幫助學生形成較為深刻的學習印象。
例如:在部編版一年級“春夏秋冬”教學中,教師可借助Flash動畫播放四季景象,并通過動畫展示,使其了解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的形成。還可以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地展示,讓學生能夠將草、花、魚、鳥的漢字與實際形象進行聯合記憶。讓學生去想一想:什么樣的草,什么顏色的花,魚兒和鳥兒會做什么?學生會聯系生活所見,快速地回答:河邊青草、向日紅花、溪中游魚、林中飛鳥。以微課教學作為教學導人,為學生呈現生動語文課堂,在提高其表達能力的同時,促進其學習累積。
(二)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可塑性強,天生熱衷于生動有趣的事物。在以往教學中,教師的刻板講解不僅難以起到有效的授課效果,反而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為此,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為學生營造生動而和諧的語文課堂,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價值。
例如,在部編版“荷葉圓圓”的教學中,教師可應用微課烘托課堂活躍的學習氣氛。首先,教師可以謎語“池里有只船,迎風把腰展,大雨盛不滿,小雨紛紛落上頭,一如珍珠一串串”引出教學;然后,以夏日荷塘的優美景色作為激趣,讓學生一邊觀看教師準備好的微課件,一邊傾聽優美的配樂;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其結合拼音標注自主進行課文朗讀,讓學生去尋.找“荷花好友都有誰”。通過對微課的恰當應用,讓學生在身心放松的環境下展開自主學習。
(三)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師是學生探究知識、學習累積路上重要的引導者和的領路人。因此,教師應該加深對微課的認知,改變定式教學,采用能吸引學生的語文教材資料,根據微課的特點,整合教材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例如,在部編版“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微課創建生動的學習情境,并可讓學生進行學習表演:一方面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在體驗式教學中,幫助學生感受小公雞和小鴨子之間的深厚情誼。通過應用微課,打破時間、空間對課堂的局限,在身臨其境的學習中,使其意識到伙伴之間的友誼可貴,在于相互之間的團結友愛,當彼此需要的時候應施以援手,建立學生的互助意識。
四、結束語
作為創新教學方式,將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對教師的授課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標準。一方面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能夠自主進行微課件制作;另一方面,應樹立生本理念,將學科特點與小學生的認知、學習特點相融合,充分發揮微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艷芬.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9(6):14.
[2]趙修華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7(6):18.
[3]朱賽賽.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教學,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