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對于幼兒的學前教育不再拘泥于基礎性的知識講授,更多的是關注幼兒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潛力,讓幼兒在成長道路上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將對幼兒藝術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分析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藝術能力的意義,并提出幼兒藝術能力的培養策略,為今后的學前教育事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藝術能力
引言:
藝術發展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全民藝術熱的到來,教育領域也必須與時俱進。學前期是幼兒教育發展的開端,關于幼兒的啟蒙知識都將從這里展開。在此階段,對幼兒進行藝術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符合全面發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讓幼兒在啟蒙階段感知藝術世界的美好,讓幼兒的成長道路充滿歡笑。因此,對于學前期的幼兒進行藝術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1-2]。
一、概念解析
(一)藝術教育的含義
藝術教育又稱藝術素質教育,除開藝術專業技能教育、寬泛的藝術素養教育之外,還包括個性教育。藝術教育以培養鑒賞能力為主,創造性為輔。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欣賞優秀藝術作品的實踐中學習審美知識,形成審美能力。
(二)幼兒藝術教育的內容
幼兒的藝術教育的內容其實非常豐富。主要有音樂、舞蹈、藝術等,它還包括手工、繪畫、藝術欣賞、器樂、歌唱、音樂欣賞等。在幼兒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藝術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
藝術是人們審美意識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藝術對于完善幼兒審美心理機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前時期,對幼兒開展音樂、美術等教育,可有效引導幼兒培養高雅的情操,同時,藝術也是幼兒表達情感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通過唱歌、繪畫、舞蹈等作品的實現,孩子們可以在藝術的世界里暢所欲言。開展藝術教育能夠激發幼兒對這個世界的美好想象,可以增添幼兒的生活色彩。
(二)有利于拓展幼兒的藝術視野
對于幼兒來說,僅僅接受普通教育還遠遠不夠,這也不利于兒童的長期發展。幼兒階段應該博采眾長,涉獵更加廣闊豐富的知識。兒童藝術教育以兒童的獨特和充滿創意作品表現為內容,結合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創造新的獨特藝術形象,為作品增添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對藝術語言的認知,只有通過藝術教育去培養。幼兒通過接受繪畫、手工制作、歌曲演唱、音樂欣賞等教育,他們的藝術視野逐漸被拓寬,眼界也會更加開闊。
(三)有利于幼兒的興趣拓展
枯燥乏味的程式化訓練會限制幼兒的思維和創作力。藝術教育的課程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自由的想象力,一幅畫、一首歌、一個手工作品都體現著他們思考和創作的過程。幼兒使用不同材料產生的新鮮感也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好奇心,這種興奮的狀態極大地引起幼兒的興趣,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繼續去創作。
三、學前教育中幼兒藝術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關注幼兒的審美感受
幼兒藝術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幼兒對美的感知與體驗,這種看似不經意的方式往往可以打開幼兒精神層面的大門,讓幼兒從藝術活動中獲得審美愉悅。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這里的春天最美麗?!边@是一首以小燕子為主角的歌曲,歌中不僅描繪了春天的美好,還歌頌了大自然,而幼兒在演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感知和發現身邊的美,漸漸地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也就被培養起來。
(二)激發幼兒的藝術興趣
由于藝術自帶豐富性,對其進行興趣培養的形式也可以是多變、豐富的,除了游戲之外,故事導入可以使孩子進入對審美對象創造的情境中。孩子都喜愛故事,當他們傾聽故事時,就會對情節有所想象,帶入角色,感同身受。懸念的設置也能夠增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產生對審美對象探索和欣賞的欲望,運用幼兒平時關注的內容聯系到欣賞內容的主題上,巧妙的將幼兒吸引到活動中來。創建場景也可以使孩子從一開始就受到環境的影響,讓孩子積極參加藝術活動。
(三)調動身體器官的參與性
藝術能力的教育不是讓幼兒只是觀看或聽取作品,而是使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幼兒獲得知識。在中國,幼兒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主要中心就集中在食物、睡眠、學習和游戲活動上。教師可以在休息時間播放一些動聽的兒童歌曲,或者為孩子們喜歡的音樂設置鬧鐘,讓他們在優美的旋律醒來,也可以透過他們對生活場景的記憶來進行想象力的引導。例如,在繪畫課上,可以走出教室,讓幼兒去觀察大自然中的蟲魚鳥獸、鳥語花香等,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所聞所見用藝術手法表達出來,使幼兒各種身體器官的參與變得行之有效。
(四)引導幼兒自由想象
歷史上有很多發明創造都來自天馬行空的想法,從而帶來了發明創造的靈感。例如:飛機的靈感來源于鳥,鋸子的發明來源與一把茅草。因此,作為幼師在對幼兒進行藝術能力的培養時,要引導幼兒自由想象,給予他們充分的想象空間。例如,當一個水果出現在一幅畫中,孩子可能會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場景,并在生活中帶來有趣的東西,導致其他人專注于水果,而忽略了畫面中的其他內容。這時,老師應及時給予指導,使孩子能夠回到畫作的其他部分。此外,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孩子想象力的方向,在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力之后,使自己的想象力與作品有效地聯系起來,把握兩者之間的聯系,而不僅僅是根據作品的內容。并評估幼兒的想象力。教師在幼兒的想象過程中較少或不使用評價性語言,為幼兒創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可以更好地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審美想象中,獲得對作品更多更深入的理解。
結束語:
培養藝術能力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基于此,幼兒藝術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審美體驗,激發幼兒藝術興趣,調動幼兒的參與性,并給予幼兒想象力充分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張磊.挖掘河套文化資源.實現幼兒藝術教育目標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0):230-231.
[2]賓陽.全民藝術普及背景下的幼兒藝術教育[J].藝術教育,2019(07):286-287.
作者簡介:
陸雅琴,女,1983.9.15,江蘇蘇州,漢,本科,蘇州市吳中區美之國幼兒園,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