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 ?要:本文中的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重點從具體的教學效果而言,即增強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實效性以及有效性,并分別從合作教學法、實踐教學法以及情境教學法,進行簡要介紹,在為學生創設具有自主性、實踐性以及趣味性課堂教學氛圍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掌握高中化學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部分化學教師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上,忽視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加之在課堂上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性,從而導致整體的高中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此,教師應轉變原有的錯誤觀念,并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相關問題的創設,從而構建出屬于學生的高中化學課堂,提升整體的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一、運用合作教學法,增強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高中化學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各司其職,完成各自的任務,也可以創設組間競賽,激發學生的競爭熱情,從而雙管齊下,增強高中化學教學的高效性。
例如,在講授“金屬鈉”這部分知識時,教師運用合作法進行授課,讓學生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觀察實驗現象,掌握化學知識,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的高效性。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進行著手。第一點,劃分小組。教師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在保證各個小組實力均等的情況下,讓每個小組中有不同的成績層和性格的學生,從而為小組合作的高效開展奠定條件。第二點,創設問題。教師創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如何通過實驗現象,說明鈉出現“浮”“融”“響”“紅”“游”的原因?第三點,實施引導。為了保證實驗的高效和安全進行,教師時時關注學生的實驗動態,并適時地對學生的實驗思維進行引導,比如,教師建議學生取用豌豆大小的鈉,從而保證實驗的安全與效果。第四點,展示成果。給教師印象最深是小陳小組的回答。小陳說:“‘浮是因為鈉的密度比水小。‘游是在反應的過程中,產生氣泡,氣泡推動鈉的游動。‘響是因為氫氣與空氣混合,加之此反應會產生相應的熱量,因而會出現爆炸現象。‘融是因為鈉比水的熔點低。‘紅則是在鈉與水的反應中,產生了氫氧化鈉。我們滴入酚酞溶液,燒杯中的溶液變渾濁。”
二、使用實踐教學法,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懂得“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正確化學學習觀念,并運用實踐的方式,證明課本內容的正確與否,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講授“幾種重要的非金屬”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親自驗證課本內容的正確與否,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增強高中化學教學的時效性。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展示現象。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鋁箔紙在燃燒后不能再次點燃的狀況,并適時地詢問學生:“是什么原因導致燃燒后的鋁箔紙不能被再次點燃?你們可以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試驗驗證!”第二點,巡場觀察。教師進行巡場觀察,并實時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步驟,從而保證整體試驗教學的高效性。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實踐結束后,教師對學生提問。小陳積極地舉手說:“我用打火機反復點燃燒后的鋁箔紙,以及運用點燃的鋁箔紙,想要引燃燃燒后的鋁箔紙,均未成功。這說明燃燒后的鋁箔紙的熔點比之前高。”
三、巧用情境教學法,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實驗現象是化學最美麗的外衣。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化學現象,調動學生的化學學習熱情,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化學現象,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增強高中化學教學的高效性。
例如,在講授“氧化還原反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水下發光實驗,讓學生探究此實驗發生的原因,并適時地讓學生從高錳酸鉀和濃硫酸發生反應后的產物進行思考,提升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此同時,教師會鼓勵學生運用現代通信技術,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搜集和整理,提升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在開課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在實驗室做的水下發光實驗,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可以從高錳酸鉀和濃硫酸的角度,思考為什么會出現水下發光的原因!”其中,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陳的回答。他說:“高錳酸鉀和濃硫酸發生反應,會生成七氧化二錳。七氧化二錳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較強的還原氧化能力,且與碳元素反應,會發生爆炸。而這也是水下發光的原因。”
總而言之,在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化學特點的角度出發,深入研究化學教學內容,并構建與教學法和學生認知之間的連接,讓學生真正地受到化學的吸引,從而走入化學世界中,并通過自身的思考和實驗,逐步提升化學學習能力,提升整體的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冬蘭.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學周刊.2016(30).
[2]冉彩霞.淺談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農家參謀.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