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靜

摘 要:本文闡述了習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的講話精神,明確了我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裝配式鋼結構施工》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對該課程教學指出了發展方向。
關鍵詞:課程思政;裝配式鋼結構;工匠精神;建筑仿真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另外,習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給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六點要求:要樹立遠大理想,要熱愛偉大祖國,要擔負時代責任,要勇于砥礪奮斗,要練就過硬本領,要錘煉品德修為。
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思政教育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在思政新形勢下,專業教師不能再局限于單純地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而需要把思政理念融入每一堂課中,建立良好的以德育人渠道。
一、《裝配式鋼結構施工》課程背景
《裝配式鋼結構施工》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職業能力課。本課程在第五學期開設,先修課程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后續課程有《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對學生頂崗實習、畢業后能勝任崗位工作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二、《裝配式鋼結構施工》課程設計思路
1.根據畢業生就業崗位(施工員)的需要,統籌考慮前后續課程的銜接,結合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要求,并兼顧土建專業對職業綜合素質的要求,圍繞技術員崗位工作的崗位職責來組織本課程的內容。
2. 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載體,遵循教學基本原則,吸取先進的教學方法。
3.課程內容緊緊圍繞裝配式鋼結構安裝的實際崗位,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務選擇知識,同時還考慮到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的需要。按照工作過程對知識進行排序,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
三、《裝配式鋼結構施工》課程內容及思政元素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裝配式鋼結構的材料、裝配式鋼結構的連接、裝配式鋼構件的加工制作、裝配式鋼構件的安裝與組織、裝配式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等內容,通過該課的學習程旨在讓學生掌握裝配式鋼結構的主要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能夠進行裝配式鋼結構工程施工圖識讀、編制鋼構件加工制作工藝流程及組織現場安裝、編制安裝施工方案以及進行安全、技術、質量管理和控制,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理論素質和實踐技能,并通過實踐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職業基礎。
四、《裝配式鋼結構施工》課程教學發展方向
(一)增加現場教學機會。加強校企合作,提供現場參觀及教學的有效途徑,并借助校外實訓基地及企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強化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同時,在現場教學中滲透思政元素,讓學生了解崗位及最新的行業動態,體驗職場文化,引導學生樹立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
(二)增設實訓周。考慮到種種因素,目前課程體系中沒有集中實訓周,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非常不利,識圖技能必須通過集中的強化訓練才能有效提高。
(三)充分利用建筑仿真教學軟件。隨著信息化資源的開發建設和普及,仿真模擬現實教學軟件的研發也處在日益完善的階段。建筑仿真教學軟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應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運用仿真軟件的能力,創造條件把鋼結構施工仿真軟件應用于課堂上。
參考文獻:
[1].郭陽明等.高職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為例.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5):132-133.
[2].許博文.基于翻轉課堂的“建筑構造”課程思政教育滲透途徑研究.科教導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