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字
【摘 要】長期以來的數學課堂,以知識的灌輸為主,脫離生活實際,讓本身枯燥的數學更加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課堂,要求創設學生熟悉、能引發學生體驗的生活情境。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問題,談幾點思考,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實踐;策略
新課標倡導數學教學應融入生活元素,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效、易于理解。長期以來的數學教學,不能與生活適當地聯系起來,是低效課堂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讓生活助推數學課堂走向高效,是本文要探討的論題。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這個問題進行簡單分析。
一、以生活化問題導入,吸引學生的興趣
在初中各個學科中,數學教學一直是師生的一大痛點,也是一大難點。數學家華羅庚指出,學習者對數學枯燥乏味、神秘難懂,主要原因是脫離實際。為此,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以引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有效的導入可以快速將學生吸引到課堂的學習中。導入環節,運用生活問題導入,可以讓抽象的數學問題,有生活的依歸。
如《軸對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引言中的生活問題著手而導入新授,這樣會立刻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起其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如要在河邊修建一個水泵站,向張村、李村送水,水泵站建在什么地方,所用的水管最短?教師提出問題時,可以用圖片呈現出來這個問題情境,更增添了問題的直觀性、生動性,更引發學生對這個問題探究的興趣,促其互相討論,并主動嘗試。同時,這個生活化的問題的導入,順利將學生引進新課中,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
再如《相似三角形》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只有一把尺子,讓你不爬樹測量,你怎么知道樹的高度?這樣的問題,學生會根據生活經驗,給出自己的思考,積極交流和互動。之后,教師巧妙導入新課的教學,如“學習了相似三角形,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這樣的導入,快速為學生點燃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學習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課堂的構建,有效、精彩的導入可以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運用生活化導入,不僅提高導入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快速找到生活和數學知識的連接點,引發其探究的興趣。
二、開展豐富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過程
喜歡動手、動腦,是初中學生的主要特點。數學教學互動中,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經歷學與做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并感受數學的價值,提高數學運用能力。開展操作活動,也是激活課堂、優化課堂模式的主要途徑。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巧妙設計課堂、課外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動起來。
新課標也倡導探究、操作活動模式的構建。開展探究、操作活動,也是生活化教學的主要途徑,操作活動的開展,促學生自主發現、主動互動、合作交流。通過“做”數學,學生可以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線》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學校的小池塘,讓學生根據三角形中位線的相關知識,想辦法“量出”池塘的寬度;如教學《中心對稱》時,讓學生畫一畫交通標志類中的中心對稱的標志;到生活中找一找成中心對稱的圖形的實物,并分析為什么是中心對稱;在《二次函數》的教學中,對于二次函數的圖像“拋物線”內容,教師鼓勵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拋物線”。操作、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學好數學的意識,從而更加激發起其濃厚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的參與率以及學習效果。
三、用生活語言教學,增強知識的生動性
前蘇聯托利亞爾曾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教學中,不能忽視語言的教學。為此,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也需要注重語言教學生活化。語言教學生活化,簡言之,就是用學生能接受和理解的語言進行教學,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數學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如何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降低數學語言的枯燥和乏味,提高數學的可理解性。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對于數學教學而言,需要教師的高素質,以及語言的藝術。為此,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有利于理解、增加趣味的角度,善于運用生活化語言,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教學時,無容置疑,對于解的問題,一直是難點。如果教師給出歌訣,困難也迎刃而解。如:
幼兒園小鬼當家(同小相對取較小),
敬老院以老為榮(同大就要取較大)。
軍營里面無老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大大小小哪有哇)。
如此的“生活化語言的詮釋”,相對于數學思維的嚴謹、邏輯的嚴密而言,雖然欠缺了科學性,但減少了理解的難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這些鮮活的趣味化的生活元素,為數學課堂教學增趣提效。
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是由數學自身特點決定的,也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數學教師應在教學中,自覺踐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從學生學習、發展的角度,創設生活情境,融入生活元素,讓數學和生活成功牽手,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經驗,讓數學教學因生活而煥發生命活力,因生活而變得更加精彩高效。
參考文獻:
[1]李春明.生活化教學在中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09):65~66.
[2]朱彩華.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淺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9(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