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俊
摘 要:電力企業是以電能作為商品進行銷售,通過電費回收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因此,電費回收是電力企業的重要工作內容,電費也是電力企業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保障電力企業持續發展的經濟動脈。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一些用電企業經營狀況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造成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風險。本文將針對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風險防范和管理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風險防范;管理
電費是供電企業主要經濟來源,電費回收指標是電網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指標,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一些用電企業受到市場經濟波動等因素影響,出現經營困難,資金周轉不利,導致電網企業電費回收難的問題出現,給供電企業帶來經營風險[1]。
一、用電企業電費拖欠現象產生原因
(一)用電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造成的拖欠
1.生產工藝技術落后導致經營困難
長期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下,一些企業在競爭中受到資源和經營模式的影響,依然保留著原有的生產模式,生產技術和設備的更新換代不及時,生產效率低下以及工作人員生產技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市場經濟發生變化時,人工成本和原材料采購成本都有所增加,企業利潤下降,造成資金周轉難的問題出現。進而導致企業電費的長期拖欠。
2.國際市場經濟環境導致經營困難
市場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國內出口加工型企業受到國際經濟狀況影響較大。近年來,一些國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狀況出現大幅度下滑,有些國家甚至開始推行貨幣寬松政策,增加了國際經濟的不穩定性。出口加工企業出口加工風險加大。尤其是受到成本上升的影響,一些企業無法抵御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出現經營困難的狀況,是企業利潤空間降低。此外,我國出口加工型企業大多依賴于密集型手工生產為主,產品科技含量低,在人工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一些中小型企業面臨著經營困境,造成企業電費的拖欠。
3.國內經濟環境變化導致經營困難
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內市場經濟環境也存在較大的波動,尤其在能源方面,涉及到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作為主要生產資料的企業原材料成本上升幅度大,市場變化快,企業無法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資金運作出現困難。一些高能耗的企業,包括鋼鐵、化工和陶瓷生產企業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生產,造成電費長期拖欠。
(二)受到政策影響導致的電費拖欠
從我國發展經濟建設以來,在重視工業生產的同時,忽視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大氣環境和水資源環境污染嚴重。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得到了逐步的提高,我國在環保和節能減排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在無法實現技術升級的情況下被叫停。一些中小型高能耗的企業將資金應用到技術提高和設備改進方面,造成資金周轉緊張,帶來電費拖欠情況的發生[2]。
二、供電企業電費風險產生原因
(一)先用電后收費帶來的弊端
我國電力銷售模式與其他商品銷售有所不同。長期以來電力銷售都依賴于電力計量裝置對客戶電能使用情況進行衡量。電網企業先為企業供電,在企業用電后,在由電網企業根據企業用電量的多少進行收費。這種情況下造成了電網企業電費回收風險,企業在經營狀況出現問題時,電網企業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調整,依然會產生大量的電力輸出,生產型企業將經營風險轉嫁到電網企業。這種情況常常導致一些呆賬和壞賬的出現,給電力企業經營帶來較大影響。
(二)相關法律法規存在不足
為了規范電力供求市場的規范性,我國很早就出臺了電力供應和使用條例以及相關規則,但是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市場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電力相關法律不能根據市場經濟變化形式后的及時補充和完善,導致電費回收風險出現時,電力企業維權困難。另外,電力供應是先供電后結算的銷售模式,電力企業電費回收要依賴于生產企業的誠信,而我國在誠信管理方面還十分欠缺,電費拖欠相當于違約,相關法律對這種違約情況懲治力度不足,造成一些生產型企業故意拖欠電費。
(三)企業風險預警體系和管理機制存在不足
電力企業在自身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尤其在電費回收方面,對用電企業缺乏監督,對電費回收風險預警反應不足。這種情況主要由兩反面原因造成。其一,電力企業對銷售業績的考核通常以電量銷售量作為主要依據,對電費回收達成情況缺乏必要的考核,造成電力企業內部管理上的不足;其二,電力企業所具有的權限有限,在電力銷售中無法對用電企業經營狀況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而且,電力銷售一直處于先使用后結賬的情況下,電費回收預警機制無法發揮正常作用。
三、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風險防范措施
(一)改變原有售電模式
要提高電力企業電費回收率,降低電費回收風險就要在源頭解決電力銷售問題。長期以來我國電費回收處在被動狀態下,主要由于我國電力企業經營管理手段無法滿足現實情況的需求。當前在計算機科技和網絡科技高度發展的環境下,實施先購電后供電的銷售模式已經成為可能,當前的數據處理技術已經能夠滿足電力企業海量數據處理的需求。
(二)利用現代科技創新收費方法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支付方式的多樣化出現,利用網上支付已經成為未來電力銷售的主要收款模式。電力企業通過建立企業服務平臺,不僅能夠方面對客戶展開的各項服務,還能夠讓客戶通過服務平臺進行電費的預繳和預存,不僅提高電費回收效率,也避免了電費回收風險的發生。
(三)加強與相關部門協作
電力企業要加強與銀行和政府的聯合協作,一方面加大對呆賬和壞賬的清理力度,另一方面通過銀行和政府的相關職能,對現有用電企業經營狀況信息進行收集,作出電費回收風險防范,提高預警效果[3]。
四、結束語
電費是電力企業主要經濟來源,電費回收是電網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項目,要提高電力企業電費回收率,降低電費回收風險,需要電力企業在改善內部管理的同時,加強與社會職能部門的協同,促進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建立用電企業信用考核機制,解決電力企業與用電企業矛盾,使電力銷售市場更加規范。
參考文獻:
[1]謝崢. 對供電企業防范電費回收風險問題的研究[J]. 通訊世界, 2017(9):170-171.
[2]楊紅菊. 新形勢下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風險管控對策[J]. 中國科技投資, 2017(20).
[3]佚名. 淺談供電企業電費回收風險管理[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7(3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