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鳳青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以及對其心理狀態以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遵照雙盲法分組標準分為試驗組、對照組,各80例,分別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治療依從性與心理狀態。結果:試驗組治療依從率為97.50%,與對照組的77.50%相比優勢明顯;且對照組心理狀態差于試驗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中,可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198-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等特點,臨床上針對此疾病常采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患者卻難以遵照醫囑對病情進行管理,導致病情反反復復,因此需要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開展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此讓患者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疾病,現通過研究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60例患者入組時間為2017.4月,到2019.4月截止,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男42例,女38例,年齡61-82歲,均值(67.6±6.96)歲,病程4-15年,均值(12.1±3.9)年,心功能中有64例Ⅲ級,有16例Ⅳ級,文化程度中有45例初中及以下,有35例高中及以上;試驗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60-84歲,均值(68.9±5.22)歲,病程3-14年,均值(12.7±3.1)年,心功能中Ⅲ級占52例,Ⅳ級占28例,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占50例,高中及以上占30例。兩組患者資料相較,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等于60歲;②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③臨床資料完整;④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此研究,且患者均知曉并同意進行此研究。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語言障礙者、聽力障礙者、意識障礙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以及擴血管、利尿、強心等對對癥治療。針對輕度心衰患者,不必攝入利尿藥物和強心藥物,針對重度心衰患者,需給予低鹽飲食,以此減少水鈉潴留。試驗組則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①心理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病情反復需要經常入院治療,從而會產生煩躁、緊張以及焦慮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當首先評估患者情緒,并對向患者進行暗示、解釋、鼓勵以及規勸等心理指導,還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合理解答,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以此提升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1]。②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多食用富含營養、易消化、清淡、低鹽類食物,且在日常生活中多飲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并嚴格限制鹽的攝入量,囑咐患者對疾病進行管理,并禁止酗酒和抽煙[2]。③用藥指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堅持服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通俗易懂的語句告知患者服用藥物的具體劑量以及具體時間,向患者詳細講解用藥治療的目的以及用藥之后的不良反應,告誡患者需要嚴格按照醫囑來進行服藥,不能夠擅自多服、少服、停服藥物,以此提升患者的自我監測能力,從而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④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疾病指導和疾病宣傳,并告知患者若是在服用藥物后發生了任何不良反應,應當及時來院就診,并按照醫囑定期來院復查[3]。
1.3觀察指標(評價標準)
①治療依從性:患者經過護理之后能夠完全遵照醫囑用藥,并可定期來院復查,自身能夠對疾病進行合理化管理(完全依從),在護理后患者存在未遵守醫囑用藥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也未能完全控制飲食(一般依從),在護理后患者從未按照醫囑進行用藥,也不對疾病進行管理,任由疾病發展(不依從)。②心理狀態: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越高,則表明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3.0來統計研究中的數據,其中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
)進行表示,再則用X2和t值來分別檢驗,當結果顯示P<0.05,則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依從性性
在護理前兩組患者的依從性無差異,在經過護理之后,兩組患者的依從性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與護理前相比試驗組具有差異,對照組無差異,在護理之后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對比,具有較大差異(P<0.05)(見表1)。
2.2心理狀態
在護理前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抑郁情緒無差異,在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抑郁情緒有了明顯的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兩組均具有差異,在護理后兩組情緒相較,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病變后導致的,有研究報告表明大多數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病情難愈,常常伴隨著不良情緒,在治療過程中也表現了較低的依從性,以往臨床上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常采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是效果并不明顯[4]。因此需要在對患者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配合一定的干預,通過心理干預、用藥干預、飲食干預以及健康教育干預等護理工作的實施,不僅僅促進了護患之間的溝通,還讓護理人員更了解了患者的情緒特點,并為接下來護理工作過的開展奠定了基礎[5]。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依從率(97.50%)高于對照組(77.50%),且試驗組SDS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說明試驗組護理方法更有效。
綜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綜合護理,能夠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并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建議推薦。
參考文獻
[1]??? 廖小燕.綜合護理干預對高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8(01):173-174.
[2]??? 吳冬琴,姜河,顧曉燕,丁小琴,張進華,史小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及綜合護理干預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08):95-96.
[3]??? 戴霞玲,馬彩艷.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SAS、SDS評分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4):148-150+154.
[4]??? 黎芳,梁艷芳,秦素艷.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2):66-67.
[5]??? 李曉蓉.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6,29(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