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米
摘要:隨著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發展,未來社會數字化的程度不斷提高,數學閱讀能力越顯其重要性。隨之中考數學題型閱讀量逐年增加,數學教育重視培養學生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獲取更多數學知識的能力。實踐證明:數學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學生的數學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數學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閱讀能力;數學閱讀;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116-02
近年來中考省考試卷的命制堅持本著“著眼基礎,關注素養、合理綜合、創新應用”的原則,重點考查了學生數學理性思維、解題方法等核心素養技能。但隨之中考數學閱讀量逐年增加,其適應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數學閱讀能力在此起關鍵性作用,決定了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們數學成績,平時上課除了訓練學生運算能力、解題方法等數學核心素養以外,最重要是全方位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素養。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一直以來,不管老師、家長,還是學生自己,大家只注重語文等文科類的閱讀,而往往忽視數學閱讀的重要性。一談及數學閱讀,他們都會認為浪費時間,與數學閱讀無關,不如多做幾道練習題,這樣只要記住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法則就行,其實學習數學同樣需要閱讀。但是數學閱讀和語文閱讀是有區別的,語文閱讀具有文學性,只不過側重體會文字背后意境;而數學閱讀內容相對較簡單,是把問題情景用最簡潔的文字語言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簡短的文字中分析、推理它們之間數量關系或等量關系。因此,想要獲取更多豐富的數學知識,提升數學閱讀能力,必使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有機結合,全面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閱讀是從文字中讀取有價值信息,它能夠給頭腦提供認識的材料,并經過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來發展思維過程,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它主要材料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等。數學閱讀也包含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圖表等等,但它還具有假設、證明、概括、判斷、歸納、想象、推理等一系列能力;其實它們是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幾何語言三種語言互相轉化。具體分析如下:
1.文字語言
數學語言自己本身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抽象性等特點,要求文字語言也要有精確、簡潔、通用的術語。每一個數學概念、定理、公理都有其精確含義,不能忽視或略去所不能理解的任何一個詞,因為它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上課時總要留點時間、創造機會讓學生們閱讀,經過一系列過程來發揮文字語言閱讀價值。比如:①兩點確定一條直線。②兩點之間線段最短。③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④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這樣,長此以往,學生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數學語言體系,并且提高了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力。
2.象形圖形符號語言
每當上到三角形這節課時,問學生三角形的數學符號書寫格式ΔABC怎么寫,學生們一一說出來。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一問三不知。隨后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與書寫格式后,就有個別學生認為它們只是大小區別而已;最后經過學生分析、討論、總結得出結果是象形圖形。語文有象形文字,如山、石、水、火、魚、鳥等等。那我們的數學就有象形圖形,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我們的數學可以跟語文相媲美了!以后學生學到平行四邊□ABCD、圓⊙A,就容易多了。如下:
還比如垂直符號:⊥;平行符號:║等等這些都是象形圖形符號。這些符號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語言水平及數學交流能力。
3.三種符號互相轉化
“等邊對等角”是等腰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文字語言雖然簡短,才五個字,但包含很多內容。學生剛接觸它時,大部分都蒙了。上課時,先讓學生試著用語文閱讀角度分析并擴句看看,他們馬上反應有邊有角,還有各邊和角都相等重要信息,并隨手畫草圖來比較。學生就有五花八門的答案一一呈現出來,最后經過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啟發用數學語言描述時,再結合本節課內容,學生恍然大悟,回答說兩條邊、兩個角。經過一番努力,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進行分析、判斷,把整個完整擴句寫出來,即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兩條邊相等,則兩條邊的對兩個角相等(即等邊對等角)。解決了文字語言、幾何圖形,接下來再讓學生解決符號語言、幾何語言相對就簡單多了。這是三種語言互相轉化的典型題目,也是中考的一個熱點,主要考查學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與推理能力。對于此類文字語言命題,更要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從而提升數學思維敏銳度,進而理解、吸收數學知識。等邊對等角證明如下:(附一種方法證明,其余三種略)
如圖,在△ABC中,AB=AC,求證:∠B=∠C。
證明:過點A作AD⊥BC于D,垂足為D
∴∠ADB=∠ADC=90°(垂直定義)
∴△ABD與△ACD都是直角三角形
∴在Rt△ABD與Rt△ACD中:
AB=AC(已知)
AD=AD(公共邊)
∴Rt△ABD≌Rt△ACD(HL)
∴∠B=∠C(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還有些數學試題設置復雜的情景:題目中添加很多與數量關系毫無關系的文字語言,有的還增加傳統文化,這也增加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考試時,學生為了解決這類題型,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準確在數學語言間快速瀏覽,并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關鍵內容,舍棄無關的部分,就必須加強數學閱讀能力。其實這也類似于語文的縮寫短文,主要抓住中心句,只不過數學多了符號語言、幾何語言。
(2019漳州質檢)我國古代《算法統宗》里有這樣一首詩:我問開店李三公,眾客都來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
詩中后兩句的意思是:如果每一間客房住7人,那么有7人無房可住;如果每一間客房住9人,那么就空出一間房.求該店有客房多少間?房客多少人?
此題主要抓住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解一次方程。試題源于我國古代科技成果《算法統宗》中的問題,有機結合了傳統文化,并且切實體會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解:設該店有客房x間,依題意得:
7x+7=9(x-1)
解得x=8
7x+7=56+7=63
答:該店有客房8間,房客63人
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轉換三種數學語言,使之更深入、仔細地理解、思考、分析、解決高難度的題目,獲取更多豐富的數學知識,讓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核心素養,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初中數學課程標準.
[2]案例式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