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人們對初中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對情感教育的理解,結合自己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經驗,探討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情感教育;現狀及措施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在初中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情感教育作為現代最為有效的教育模式,實踐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不僅能夠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道德素養及法治意識,最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實現情感教育是必要和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簡單概述
情感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上通過情感培養來實現教學的過程,既是一種教育內容,又是一種教育形式,在初中教育事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人的情感并不是先天成熟的,而是通過后天培養成熟的,因此需要通過情感教育來促進人的情感成熟,使人得到健康成長,故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進行情感教育是必然的。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實踐,不僅能夠加深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學生的生理機制和思維機制,使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
二、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現狀
一直以來,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從國家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發,道德與法治課作用非常重要是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另一方面,事實上課堂教學中普遍顯示出老師難教、學生厭學的問題。從效果來看也不能令人滿意,學習中學生普遍存在著:重視的學生只為分數而學;不重視的學生公開喊出60分萬歲;有的學生干脆不學。缺乏“情感”的教育是沒有活力的教育,從而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邊緣化。其具體表現為:
1.教學目標上,重認知目標,輕情感目標
完善學生的人格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核心所在。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表現為以下四方面:認知、能力、情感、態度。許多教師只注重考試分數,在教學中只灌輸理論知識,忽視學生的情感和道德品質的培養,導致學生德行分離的結果。
2.教學方法只重視教條式講解,而忽視情感投入
教師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很反感,從而失去學習興趣。也許會出現這樣一種場面:教師上課滔滔不絕,學生趴著呼呼大睡,課堂教學效果微乎其微。我曾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學習情況作過一番調查,結果發現有許多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不值得一學,這種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情感的滲透很少,一味地說教,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當務之急是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構建情感課堂,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策略
1.備課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將培養學生的情感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如果教師將情感教育單獨作為一個模塊來學習,不僅使得情感教育變成單純說教,還會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要能夠將情感教育滲透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每一個過程中,尤其是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正確地認識到,道德與法治教學除了要教給學生相關的知識,更需要做的是要給學生傳達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一種文化的理念,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而初中階段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主要是依托道德與法治來進行,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多搜集一些情感教育的素材,多設計一些情感教育的教學環節,從而使得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更加的清晰明白,促使情感教育能夠順利有效地實施。
2.導課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
通過情感教育,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需要教師講究方式方法,這會直接影響情感教育的效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的過程中融入情感的因素,這樣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迅速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情感教育的過程更加的和諧,從而使得教學目標的完成更加的輕松,促進德育教育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發現有很多的學生都比較的自卑,對自己不自信,為此教師可以進行以“做好自己”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在進行課程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歌曲《我真的很不錯》,從而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會在這種氣氛的帶動下,自然而然地跟著哼起來。這個時候,學生都比較放松,教師再引導學生從歌曲當中進行學習主題的獲取,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促使學習的效率大大提升。
3.上課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情感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感知,能夠使得德育教育達到一個潛移默化的效果,也便于較好地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相長。情感教育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教學方式也比較靈活,所以它可以和道德與法治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能夠起到一個相互促進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初一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就有一個專題是關于享受學習的,在進行這個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完全不被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所限制,而是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大膽地進行創新。可以要求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經歷或者是生活經歷出發,圍繞“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或者是“學習過程并不痛苦”這個主題,來進行辯論,鼓勵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例子來對辯論的主題進行詮釋,從而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都可以參與到這一教學環節中。在學生緊張的準備和激烈的辯論中,學生的情感和思想會得到很好的釋放和碰撞。采取這樣的一個情感教育的方式,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教學成效。
四、結語
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其是發自學生內心的、被成功“固化”的恒定學習推動力,對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鑒于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培養的重要性,筆者專門結合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實際再次對其進行了深入探討,分別從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入、活動與練習組織開展、教學語言運用、課后作業布置及興趣的連續、關聯等多個方面探索性提出改進措施與建議。
參考文獻:
[1]何建忠,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J].新課程(中),2017(7):230.
[2]鄭志軍,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探討[J].中華少年,2017(20):14.
[3]許誠全,淺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 2017(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