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教育體系中,英語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學各專業的基礎學科,且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而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核心價值觀。對此,在本文中,我們將《道德經》的文化精髓滲透到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并對其所產生的教育價值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道德經》;大學英語;讀寫教學
【作者簡介】吳治華(1987.01.07-),女,滿族,河北山海關人,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大學英語第一教研室,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道德經》哲學視角下的哈代小說研究,課題編號:2017ZDX259。
《道德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傳統文化體系中一顆璀璨明珠。新時期,大學英語讀寫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應增強文化認知,將《道德經》滲透到具體的英語教學之中,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實現傳播中華文化的目的。由此可見,《道德經》對大學英語讀寫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所產生的文化價值與影響力不言而喻。
一、《道德經》對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的啟示
《道德經》全書總共81章,主要圍繞“道”這一哲學概念進行闡述,充分闡述了世間萬物的發展與起源、運動發展規律、存在方法與社會矛盾等方法。《道德經》是老子的代表作,特別是其中“無為而治”的哲學觀點,更是典型的老子觀點。從哲學角度出發,《道德經》主要以“道德”為綱宗,主要對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進行闡述,這與現代大學教育的目標基本一致,因此,《道德經》對大學英語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啟示,主要是教育后人怎樣不斷地完善自身、提升自身,這對于現代大學生的成長意義深遠。關于文化傳承方面,習近平主席曾經表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因此,通過對老子《道德經》中相關哲學思想的解讀,我們了解到《道德經》的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了解其對后世的影響,充分利用好《道德經》中關于修身、治國、養生的哲學觀點,將其滲透到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在提高大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同時,使之獲得文化熏陶。可見,《道德經》對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的啟示是十分深刻的。
二、基于《道德經》的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措施
1.增強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在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中滲透《道德經》,主要是為了汲取《道德經》中相關的文化元素,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對此,教師可將《道德經》的譯文展示給大學生,然后讓大學生對照著漢語版本,從中體會文化的深度與精髓,也能了解到漢語與英語的差距。同時,在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中,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為重要目標,讓大學生樹立積極而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從《道德經》中獲得文化養分,利于完善大學生的人格,還能鍛煉學生的大學英語讀寫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編寫《道德經》英文教材。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而言,教材是整個教學系統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對此,為將《道德經》的文化元素更好地滲透到英語讀寫教學中,學校應給予高度重視,實現教材的科學性建設,編寫《道德經》的英文教材,推進英語教學改革進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材通常是重視單純的語言學習,忽視了中國文化,且通常是重視導入儒家文化,忽視老子道家文化導入。為了傳承與弘揚老子道家文化,高校需將道家文化滲透到大學英語教材之中,以便鍛煉大學生英語讀寫能力,進而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編寫教材時,為鍛煉大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應多設置靈活性的英語題目,讓大學生可以自由發揮,通過一定的文化熏陶來鍛煉與培養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如續寫故事或改寫故事等,還要準備相關的文章來讓學生閱讀,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這對大學生英語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3.創新英語讀寫課教學模式。對于大學英語讀寫課程而言,教學模式十分關鍵。為將《道德經》更好地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教師應完善與優化教學模式,實現英語讀寫課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取得實質性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可將多媒體、微課等資源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借助數字化終端來展示漢語版《道德經》與英譯版《道德經》,便于大學生學習與對比,并且可以從中了解到漢語與英語間的差異,從中領略語言的魅力,感悟文化差異。例如,在教學大學英語關于“Core values(核心價值觀)”的讀寫部分時,教師應將《道德經》的漢語版與英譯版本借助多媒體或微課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看,從中提取關于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詞匯,如修身、治國、養生等,并對老子的相關觀點進行英文論述或討論,通過此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興趣,利于鍛煉和培養大學生的讀寫能力與文化素養。
4.打造優質的師資團隊。培養優質的跨文化人才是大學英語教師的重要職責,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橋梁。一般來講,大學英語教師大部分是英語專業畢業的,有的缺乏傳統文化認知,對儒、道兩家文化內容知道的也比較少。因此,為提高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水平,教師應積極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認真研讀儒、道兩家文化的代表作,從中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成為儒、道家文化的專家,才能為英語教學提供文化支持,才能時刻扮演文化的傳播者,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
三、結束語
新時期,我國十分重視高等教育,主要是為社會各個行業提供專業化人才,打造新一代優質青年團體,從而推動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應重視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工作,將《道德經》的文化元素滲透到教學之中,這既可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還能使其從中學習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利于實現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滑彥立,李圣軒.后殖民理論視域下的《道德經》在英語世界的文本行旅[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6,16(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