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思瑤
摘要: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實現了迅猛地發展。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們也看到,我國互聯網金融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為了確保互聯網金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全國經濟普查的范疇,并提高了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度。本文立足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投資現狀,對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進行了分析,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防范這些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投資;金融風險;風險防控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自1949至今,70年的經濟發展鑄就了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都舉世矚目的中國。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國人的閑置資金越來越多。對于這些閑置資金,很多人開始以互聯網金融投資的形式獲取收益。
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的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金融服務(如資金融通、支付、投資等)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主要依托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如基于網絡平臺的金融市場體系、服務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與監管體系等。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是成本低、效率高、覆蓋面廣、發展速度快;缺點是信用風險大與網絡安全風險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金融行業發展與互聯網技術發展共同的結果。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與發展,滿足了互聯網時代金融消費者對金融行業服務的新需求。對于金融行業而言,互聯網金融發展是自身新時期自身業務轉型升級的必然舉措。
二、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分析
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但是,任何投資都有一定的風險,互聯網金融投資也是如此。與傳統金融投資相比,互聯網金融投資由于互聯網本身攜帶的隱匿性、即時性等特點,其投資風險更大,更應當引起投資者的重視。對于投資者來講,想要投資互聯網金融,必須了解當前互聯網金融投資常見的風險。
(一)違規風險
在我國頒布的《網絡接待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經營活動有明確的規定,如不允許設立資金池進行非法集資。設立資金池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其最大的風險是加標,投資者在這種平臺上投資非常容易出現報暴雷的風險。《辦法》還規定,互聯網金融企業不能在營銷活動中對自己的項目信息進行虛假宣傳;不能從事跨界經營(跨界銷售產品)進行混合經營,等等。目前,由于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力度不夠,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在投資業務中存在欺詐行為,常見的表現是機構只向投資者籠統披露項目的預期收益率,但是并不向投資者詳細說明該收益率是通過何種算法得出的,以及該投資項目有什么風險、該風險系數是多少,等等。而在營銷方面,有些網貸平臺會采用欺詐式營銷手段,將風險系數高的理財產品銷售給風險識別能力弱和承擔能力弱的人。
(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互聯網金融投資眾多風險中的一個主要風險。在互聯網金融投資中,導致流動性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對于互聯網金融投資而言,很多機構的銷售產品與銷售方式是大同小異的,即同質化問題嚴重。大量類似的產品與銷售方式會讓投資者很難判斷與投資機構的實力強弱。其次,與傳統金融投資相比,互聯網金融投資的主要媒介——互聯網本身具有實時性與便捷性特點,這些特點雖然能提高投資者的投資效率,但無法提高與維持投資者對機構及其產品的黏性與忠誠度。在日益激烈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倘若機構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就很容易導致投資者流失,資金外逃。最后,加之互聯網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即時性、快速性、聯動性特征,一旦機構出現不良信息,就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傳播到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導致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贖回資金,從而引起機構的流動性短缺。
(三)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投資者有企業,也有個人。對于企業的投資者而言,在很長一段時間,企業的資產規模、財務狀況與現金流量等直接決定了企業的信用級別高低;而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個人的身份地位、收入水平與資產規模等直接決定了個人的信用級別高低。就目前來看,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投資者的信用級別進行調查分析,從而確定投資者的真實信用水平。然而,當前我國的企業與個人征信系統還不完善,這就給互聯網金融企業帶來一定的投資者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企業是一個信息中介機構,其經營活動側重對投資者白發的信用風險定價與撮合。投資者根據互聯網金融企業展示的項目信息,在白發的信用風險定價中完成投資交易。根據我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貸機構不保障資金的絕對安全,由投資者承擔信用風險。然而在現實中,很多網貸機構會通過股東增加實繳資本、增加風險準備金等形式,對部分標的給予一定程度的風險補償。從投資者角度來講,為了避免信用風險,需要全面關注網貸機構是否對自己充分披露了項目信息;該機構的項目經營狀況是否良好;該機構是否具有信用風險對沖機制,等等。
(四)信息安全風險
互聯網金融投資的信息安全風險是由計算機病毒、金融釣魚網站、網絡支付漏洞、客戶資料泄露等原因造成的。現如今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都會儲存投資者的很多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家庭住址等,另外很多機構還會儲存投資者的家人信息。一旦發生信息泄漏,就會給互聯網金融企業與投資者帶來很大的安全問題。就目前來講,投資者使用智能手機進行互聯網金融投資已經非常普遍。與計算機相比,智能手機雖然便攜性較強,但它易丟失、病毒防護能力弱,因此更易造成投資者的隱私信息泄露。除此之外,屢禁不止的電信詐騙也是導致互聯網金融投資信息安全風險的一大原因。
三、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防控
針對當前互聯網金融投資市場出現的各類風險,國家、企業與投資者個人應當做好以下幾個防范工作。
(一)國家層面——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確保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
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底,我國金融監管部門發布了《關于做好互聯網金融企業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該意見的總體要求是“除部分合格的在營機構外,其余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2019年4月,我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建立了全國互聯網金融披露服務平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是國家對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防控的高度重視。以全國互聯網金融披露服務平臺為例,該平臺建立后,全國互聯網金融企業會陸續接入平臺,實時報送、披露項目信息;金融投資者也可以在平臺上查詢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相關信息并能夠持續跟蹤所投資項目。只要互聯網金融企業接入平臺,平臺就會實時監控互聯網機構的交易信息,發現可以交易會及時上報。平臺的建立,使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借款金額、期限、用途以及借款人的信息與年利率等數據得以公開,變得透明化。投資者只要在平臺查詢就會了解到這些信息,預測風險,確保投資安全。另外,為了防范互聯網金融企業篡改信息,全國互聯網金融披露服務平臺設定了互聯網金融企業一旦披露相關信息,則不能再擅自更改所披露的信息。該項規定為金融監管部門核驗互聯網金融企業披露信息的真實性提供了保障,促進了互聯網金融企業披露項目信息的規范性。在今后工作中,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應當繼續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項目信息的披露力度;設置互聯網金融企業準入門檻,并切實做好互聯網金融企業合規檢查:積極引導違規互聯網金融企業主動退出市場;要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投資法律法規,依法打擊和取締違法互聯網金融企業,等等。
(二)企業層面——加強投資風險防控
首先,企業應當加強自身的信息管控,特別是對網絡中流傳的詆毀企業的謠言進行辟謠。企業要努力構建一個真實、合理的項目公示制度,以提升投資者對企業的信賴度與忠誠度。其次,企業要加強自身的資產結構組織調整,避免出現流動性缺口(如投資者集中贖回)與期限錯配的情況。發現流動性缺口后,企業要及時、有效地應對壓力,切忌違規操作。再次,企業要加強自身的風險防御能力。在具體工作中,企業應當采取多個融資渠道來充實自己的風險準備金,并積極利用國家已頒布的金融優惠政策(如《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來為自己的經營資金提供保障。從此.企業要加強自身的安全防范技術創新。例如,企業應采用最先進的加密技術對企業數據庫及其數據應用工作進行更加科學的管理,切實提高數據安全工作質量。企業還可以學習當前我國銀行使用的U盾技術,進一步保障自己經營資金的安全。最后,企業應依靠當前先進的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建立健全自身的信息處理系統,對項目信息與客戶信息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處理,提高經營效率與經營質量。
四、結語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改變了金融投資觀念。通過近幾年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金融在未來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互聯網金融投資涉及面廣,風險因素復雜,在發展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本文希望通過對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的分析與防范對策的研究,讓互聯網金融企業有所借鑒,從而在今后獲得更健康的發展。參考文獻:
[l]李曉榆.淺析互聯網金融風險與監管路徑[J].經貿實踐,2019(1).
[2]劉彝.試論我國互聯網金融理財風險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2018(26).
[3]薛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現狀及體系構建[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9(01)。
[4]潘邦貴.互聯網金融投資的特點與風險防控[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8(1).
[5]方旭.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投資者學習行為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8(32).
[6]楊惠淳.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金融經濟,2018(06).
[7]楊祥業.以余額寶為例分析互聯網金融投資的風險與防范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