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

摘 要:在全球經濟、科技和政治不斷發展的現在,我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新時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文講述了新時期高效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重點闡述了創新的方法,主要有:做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整合黨建資源、創新活動載體,旨在為高效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提供指導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
一、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
1.黨建設的必然要求
高校對學生黨建工作有明確的要求,指出要發揮黨的作用和優勢,重視學生黨員的發展,遵守標準,將更多更優秀的大學生吸納到黨組織中去。第十八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要想在高校中發展大學生黨員工作,就要打好基礎,構建完善的各級組織。黨的十八大會議中對其也提出了要求,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組織基礎,提升黨員質量[1]。高校結合國家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創新學生黨建工作,提升黨員質量,進而不斷促進黨的發展。
2.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地方,也是黨組織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青年思想的重要園地。高校中黨組織的建設需要緊緊圍繞我國特點進行,培養出適合我國發展的接班人,為提升大學生素養提供結實的思想保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黨的主要工作,是增強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只有在新時期,不斷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發揮學生黨組織的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3.是新時期發展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我國高校學生黨員數量逐漸增多,這對其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調查2015年初,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為8779.3萬人,其中學生黨員數量為224多萬人,在2014年全年學生入黨人數共76多萬人,為全部黨員數據量的38%。近幾年,僅僅在高校發展的大學生數量為全部發展黨員的三分之一。為了更好的引導和管理學生黨員,讓其成為大學生中的佼佼者,是高校黨建工作中主要任務。另一方面,網絡的普及,為學校黨建工作帶來挑戰,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思想和文化在學校蔓延,嚴重影響大學生群體,學生容易出現盲目崇拜和個性偏激等特點,信仰和理想出現偏離。在此背景下,創新黨建工作,可以幫助學生黨員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滿足社會和時代的發展。
二、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的思考
1.做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現在高校學生都比較依賴網絡,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和溝通。因此做好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就要借助網絡技術,做到黨建工作方法和內容的創新。高校黨組織將學生黨建工作和網絡結合,以網絡為基礎,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利用網絡中的信息,豐富黨建工作內容,擴寬渠道,吸引大學生參與其中,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新時期,黨建工作和網絡、校園文化結合,推進校園文化的有效進行,形成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影響大學生黨員思想。高校利用網絡,宣傳學校文化,對黨員進行熏陶,提升其思想觀念。另外,黨務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可以利用其中大數據豐富自身素養,對黨建工作有更深的理解,進而創新黨建工作。建立黨支部網絡平臺,在網站中開展黨建工作,并在其舉行有一些組織活動,和學生黨員互動,在網頁中創建交流平臺,便于政務人員收集學生的建議和意見,掌握其思想動態,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通過網絡平臺的建設,可以更好的完成黨組織的工作和建設,提升黨建工作質量。
2.整合黨建資源
站在政治的角度,黨建資源指黨組織利用影響人們思想的有形物質和無形資源的綜合。一般來說,黨建資源包括組織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物力資源和當地資源等,是黨建工作開展的基礎。資源整合一詞最早在企業管理中出現,是一種戰略調整的方法,主要是通過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將掌握的資源變得更加優化。一直以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以縱向模式為主要內容,即,學生黨支部在上層黨組織的指示下,獨立進行相應工作。但是受組織者和活動人員流動性大的影響,導致各個黨支部黨建資源配置不合理,開展工作時,缺少統籌計劃和協調工作。因此如何根據工作需要和實際情況,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有效的進行資源整合,完成資源的合理優化和構建,已經成為現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一個重要的命題。
作者認為,要想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在學校中黨支部和下屬學生黨支部之間,構建一個橋梁,即學生黨建中心,作為一個獨立的黨建工作機構,由高校分管黨建的教師進行指導,要求經驗豐富的黨建工作者擔任顧問,幫助協調學生黨支部的發展,并進行黨員的培養和管理等工作,具體構建如圖1。學生黨建中心下屬的各基層學生黨支部,可以設置具體的工作內容,如策劃部、培訓部、管理部和宣傳部等。學生在其中擔任各種職位,進而領導學生和研究生進行黨建活動。
3.創新活動載體
以活動為載體,進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有效的方法,學校可以將其作為重點工作,利用內容新穎、針對性強的專題活動,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潛移默化的提升其對黨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自身責任意識和道德素養,發揮學生黨員的模范作用。首先,針對新入黨的學生開展基礎理論知識相關系列活動,如:黨知識競賽、參觀抗戰博物館、“重走長征路”社會實踐活動等等,不斷對學生黨員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仰,令其主動跟黨走。其次,針對黨的政策方針和思想政治理論,建立主體系列活動。以國家大事和社會熱點為基礎,將理論學習和實踐討論結合。例如組織學生黨員進行“兩會”精神的學習、開設網絡學習園地等多形式和渠道,進行理論學習,增強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知識[2]。最后,以學校黨組織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培訓,例如舉辦“名師講壇”、黨員發展標準培訓和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會等,積極打造第二課堂,提升學生黨員業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焦彥麗.新形勢下新疆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新疆大學,2017.
[2]李湘.基于價值認同的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2):89-92.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