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芬
摘 要:時代的進步帶動了教育事業的提升,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第一時間糾正學生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激發出他們對數學方面的興趣。同時,教師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教學的質量,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提高整個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數學教學
前言
我們都知道,小學數學教育主要是想培養孩子思維能力,但小學生的身份比較特殊性,很多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所以教師首要任務就是先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自主性,才能真正的讓他們明白數學的真諦。因此,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愿意主動學習。教師的存在只是引導作用,如果小學生自己都不愿意主動去學習,就算教師在課堂中教授的知識再多也無濟于事。只有自主學習,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所以,教育界一定要重視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那么如何在數學課程中實現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是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而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將自主學習落實到實處,以此促進教學的改革。
一、糾正小學生自身的不良習慣,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本來小學生的注意力就很難集中,甚至在課堂中還會出現私自打鬧的現象,畢竟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普遍情況,何況成人很多時候都很難集中注意力,進而讓教學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之所以如此,很多一部分原因還是和教師有關,說明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夠吸引人,很乏味,學生極易被其他事物轉移注意力。所以,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提高教學質量了,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最終不僅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還耽誤了學生的前途。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用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的將學生的喜好、特點考慮進去,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進而愿意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需要糾正學生壞習慣的同事,激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利用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學手段,將數學知識以最生動的狀態呈現出,為小學生提供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溫暖,學習的快樂。其實,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而合理的將生活與數學結合,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讓他們更加主動積極學習。
大多數的小學生的學習都是處于一種被動狀態,而被動的學習狀態很容易讓他們養成拖拉的習慣,加上有的家長在管理上過于苛刻,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課程。所以很多孩子根本不愿意學,這樣的話,他們在寫作業的時候就會拖拉,覺得這樣就沒有其他時間做其他事了,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具體的了解清楚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重點需要了解他們不良習慣的養成,進而找到有效的方法解決。
二、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教育,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教學起點,如果一件事物學生很感興趣,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去摸索探討,畢竟小學生的好奇心很重,所以首先需要培養小學生的習慣,讓他們自己主動去學習,而教師只需要引導便可,不然小學生很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符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氛圍,然后在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使他們在思考的時候更深的去理解這題想表達的意思,進而讓他們學會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因為很多小學生都是急于一時,往往疏忽了過程。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答案的同時明白過程中的含義,以此讓他們的邏輯思維得到鍛煉。尤其是當學生們的答案不同時,教師應該第一時間提問:為何你怎么認為?你是如何思考的?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反思考能力,讓他們通過反思、總結,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另外,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肯定會出現問題,這時便可查缺補漏,讓學生從自己錯誤的答案中找到正確的方向,進而避免以后再犯同樣錯誤,讓他們真正的掌握知識點,畢竟小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是必然的,但這些錯誤的發生不僅能夠讓她們更深刻的了解到此學習方法,還能有助于她們提高自身的自信,下次在面對這些疑難問題時能夠迅速的找到解決方案,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對錯誤產生的原因進行探討,進而在尋找中發現自己的學習思維能力以及正確的學習方式。
還有教師需要讓學生之間多多交流,這樣才能讓他們開拓自己的思維,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實現真正的相互鼓勵、共同進步的理念。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時刻都擁有著一顆好奇之心。所以,教師需要給足他們空間,讓他們自主探討,挖掘自己潛在的能力,進而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從教學情境中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以上總結了需要糾正小學生的錯誤學習習慣和幫助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此外還可以通過結合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僅需要對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同時也應對學生的學習多加關注以認識到每位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利用小學生天生對事物好奇這一特點,教師應結合不同的情境來規劃教學方式,以此激發他們的興趣,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教師還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快樂。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數學中得到更大的潛力挖掘。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方面都有他獨特的一面,無論是從學習方法還是學習態度,老師都應該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只有將他們往正確的方向引導,才能引發出他們對學習更深的見解。而每位小學生則需在老師不斷的鼓勵下才能獲得更高效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持續不斷的給予學生鼓勵。
結論
總而言之,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探究性學習是所有學生都需要具備的能力,但同時也是很難具備的,只有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重視及不斷引導幫助,學生才能將潛在的能力挖掘出來。進而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取樂趣,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
參考文獻
[1]樸海英.基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2):209-210.
[2]張朝剛.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路徑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7,14(14):152-153.
[3]楊中務.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9):189.
[4]劉紅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7):79-81.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明亮鎮江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