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飛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之一,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不僅可以確保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也有助于在課堂教學中突出教材重點和難點內容。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編制需要老師根據教材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要素和教學方式,所以,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每個數學老師都應重視并研究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有效性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開展的基礎,對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直接影響。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設計制定過程中存在不足之處,比如教學設計內容缺乏專業(yè)性規(guī)劃、對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分析不足等問題,不僅會影響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會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學習進度落后的情況。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應重視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從而為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教學打下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內涵
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傳統的數學教案有著相同之處,都是對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預先設計和規(guī)劃。而兩者的不同點在于,數學教案側重于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方式,而教學設計不僅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還要對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需求進行分析,然后根據現代教學理念以及老師的個人教學經驗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規(guī)劃和制定。所以,數學教學設計代替?zhèn)鹘y的數學教案,不僅體現了小學數學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也代表了小學數學備課工作越來越科學化、合理化。
二、目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設計元素都應圍繞教學目標來制定。但是,部分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導致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難以落實教學目標,也無法準確掌握班級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情況。
(二)教學設計過于依賴數學課本內容
數學課本是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以及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和基礎,但是,數學老師在教學設計規(guī)劃過程中不僅要對課本內容進行分析,還應對教學參考資料、課程標準等教學相關資料進行研究。然而,目前還有部分數學老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不夠透徹,導致教學設計在規(guī)劃過程中存在照搬教材內容的問題,而數學教材內容有著較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使得教學設計的內容也顯得抽象、復雜,不僅沒有發(fā)揮出數學教學設計將數學知識簡單化的作用,也提升了小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難度。
(三)沒有重視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規(guī)劃制定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和挖掘,還需要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才能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老師在教學設計制定過程中忽略了小學生思維特點以及個性差異等情況的分析,也沒有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全面了解,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過于形式化,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效果較差。
三、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內外結合法”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編制過程中的“內外結合法”,是指通過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外顯行為和內心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進行表述的方法。通過“內外結合法”來明確和表述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記憶、理解等內部變化進行表述,還應對學生經過學習而產生的外顯行為進行表述,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目標的具體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強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分析和挖掘工作
數學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所以,老師在數學教學設計編制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不僅要提煉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還要分析教學內容與課后習題之間存在的聯系,從而掌握教學內容的整體結構,并確保教學內容制定的合理性。
(三)加強對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了解和分析工作
在教學設計編制過程中,老師還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的了解,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以及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了解方法,老師可以采用小測試以及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比如根據之前學習過的內容設計困難、普通、基礎三類難度的試題,其中困難題目可以通過將所學內容進行變化來設置,普通類型可以選擇所學內容中具有代表性的題目,而基礎類則是課文中較為簡單的課后習題。通過這種測試對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情況以及數學分析能力進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與學生進行針對性的交流,從而對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內心感想進行了解。而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有助于使教學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有助于提升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四)利用創(chuàng)新型的設計思想,突出數學教學的特色
有效的教學設計更加注重數學知識的實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可以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重點關注教學的根本,從整體把握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數學經驗和方法,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還應注重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少一些嚴肅,多一些快樂,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五)安排科學合理、質量適中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對于學生來說,一個好的教學內容,更有助于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比如,低年級教學中“三角穩(wěn)定性”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身邊具有三角穩(wěn)定性原理的事物,如:籃球架、攝像機三腳架等等,將知識點引入生活內容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選擇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在學習中擴展應用。
四、結術語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較為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優(yōu)秀的數學教學設計不僅體現了老師的個人才華,也凝聚了老師的教學經驗和智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編制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規(guī)劃,還需要仔細分析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確保數學教學設計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桑耿.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探究[J].學周刊,2019(21):35.
[2]吉巖華.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38-139.
[3]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01):97-101.
[4]范佳香.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素描[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