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勝民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標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初中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而互動教學模式的引入無疑可以充分釋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吸收知識的速度更快,養成獨立深入思考的好習慣,樹立起正確的道德和法治觀念,健全自己的人格,實現更加優秀的成長。
關鍵詞:初中道德;法治課;互動教學模式
引言
我國教育目前已經進入到素質教育階段,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都要以學生為主,通過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興趣,來緩解傳統教學中緊張的師生關系。互動教學是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開展的一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沉悶的氣氛,促使教學工作能夠更加有效地開展。
1 互動式教學模式概述
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在多邊教學環境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的交流之中,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同的觀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這樣的方式達成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需要明確的主題,討論過程中要調理清晰、深入探討,以此促進學生學習創造性發展。
互動性共享性教學,是以互動作為核心,結合多媒體技術、數字化教學技術等多種教學工具所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這種教學模式在應用更加普及。另外,依托信息化技術、網絡化技術等,教師可以利用2.4G或者WIFI和顯示屏、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相連,通過拍照、錄像等與學生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交流討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的必要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僅是對學生知識方面的教育,更是對其在社會當中實現自我價值的培育。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觀念,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互動教學模式以師生的平等交流作為基礎,實現了師生的近距離接觸,促進了雙方的情感交流。通過互動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投入課堂,在討論中培養學生學習時的質疑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使學生愛上課堂。
3 初中道德及法治課互動教學策略
3.1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選擇互動式教學應用于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需真正的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轉換陳舊的教學理念,教師需保證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扮演好課堂引導及組織者的角色。但是,分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促進生生互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形式,可合理化的把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按照道德與法治具體學情,按照學生特點,在組內閱讀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有效的交流及互動,提出些問題,且相較于灌輸式教學,互動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更加優異。如對《感受責任》的教學中,劃分學生為不同小組,并提出下述問題:“中學生有哪些責任?”“生活中不同職業人具備的責任有哪些?”在提出問題之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主觀能動性,組內進行熱烈、積極的交流及討論,在活躍的學習中強化對課堂的理解及認識。
3.2組織情感交流
在一般的互動教學模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形式局限于提問和等待學生給予回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在情感方面得不到教師對個人表現的肯定時,就會逐漸失去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不斷發展自己的專業教學能力,并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運用文化理念。此外,教師還應該看到情感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上一門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夠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鳴,引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以一種愉悅的心情開展課堂知識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主動走進學生的生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用最貼近學生日常的方式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知識的教學,解決學生在生活中的煩惱,幫助他們合理釋放情緒。
3.3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所有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發言權。要想更好地開展互動教學,教師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地位,要主動和學生進行探討,才能夠營造相對理想的教學環境。例如,當講述家庭禮儀時,教師應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溝通,使學生將真實情況講述給教師,然后再由教師指出學生的家庭禮儀,讓學生對家庭禮儀有更加清楚的認識和了解。通過互動教學的應用,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對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3.4具體案例教學
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案例教學法為常用教學手段之一,可通過新聞、生活社會實例,傳達給學生有關內容。一方面,造成課程中知識課獲得在現實生活的印證,不再局限知識與書本,進一步深化其在學生中的印象。另外,其可緩解學生課程的乏味及枯燥。除此之外,案例教學法以最清楚的方式告知學生具體應用方式,較直觀、明確。在展示過程中,教師還可實現對多媒體教具的積極應用。如針對于本節課的音頻資料、視頻、圖片,應用多媒體教具播放,便于學生進一步認識這門課程。經此種教學方式,教師可分辨出什么是道德行為,進一步認識學生對生活的美與丑。
3.5聯系生活實踐
生活實踐是互動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環。教學知識總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所以合理地利用好生活實踐也能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的發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尋找學習的知識能很好地引起學生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學習的內容得到合理使用。例如,開展“給爸爸媽媽洗一次腳”的活動,雖然這是個很老套的活動,但其中含有的知識和生活實踐的內容確實可以促進學生對于道德的學習和理解。初中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時期,通過為父母洗腳這一活動,可以使其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了解父母的身體條件,從而領悟出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促進學生人文情懷的形成和發展。
結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互動教學模式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對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創新和轉變,摒棄傳統的機械式教學模式,利用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互動中更深入的理解和吸收知識,實現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從而推動初中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佳佳.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