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沅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重建了新的課程結構,更加注重課程的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人們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意義的思考逐步加深的同時,也在思考課堂教學中提升有效性的新模式。這對于教師在不同情景下如何正確理解課程改革的精神,提高課堂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戰。
關鍵詞:新課改 有效教學 高中生物
隨著教育環境的多樣化,教育對象個性的發展,追求課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在改革過程中,只改變形式,不改變觀念和思路是行不通、走不遠的。堅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適應當前形勢的變化發展,做到積極應對、與時俱進,不斷的推陳出“XIN”,才能找到適合學生德育的策略。
翻開新華字典第532頁。在拼音xin的標注下面,有這樣幾個漢字:心、欣、芯、新、鋅。在新課改中教師如何才能尋找到更適應學生的有效教學方法,不妨細心去揣摩這幾個字,也許就有創造性的突破。
1.有效教學“心”策略——教育改革者的心態
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倡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有社會責任擔當,提高生物核心素養。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師觀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資源因素的影響,教學過程中仍出現用舊方法教新教材,課堂教學還是以知識傳授為主,甚至在公開課上走小組合作形式而平時又“打回原形”。有效課堂不僅要從形式上由知識傳授轉變為以知識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不斷掌握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還要從理念上面向每一個學生,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教育改革者,讓學生們真正注重生物的實踐性,運用所學能夠解釋理解一些相關問題和現象。比如給每個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的知識拓展,充分發掘展示自我的機會,提升公開場合的自信。還能由學生自薦、推薦的方式在學生中選出“助講師”,在課堂上協助教師教學,甚至輔導其他學生鞏固知識,進行新課、復習課的講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調動其他同學積極性。
2.有效教學“欣”策略——欣賞學生的質疑
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有意識地提出質疑,也許會打斷教學進程。這恰恰是學生思維的開始,是學習的起點,是發明創新的前提。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注重學生的答,而忽視指導、培養學生的問,學生只是被動地等待回答老師的問題,甚至在答題時努力契合老師的思路。長此以往導致學生越學越不問,越不善問、越不敢問。一個好的生物教師不是單純傳授真理,還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適時提出問題,積極地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從而引導其他同學一起探究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學生看到實驗材料和藥品后很容易提問“丙酮刺激性太強,能有替代的試劑嗎?”,“能否用其他材料替代菠菜?”,“實驗中使用CaCO3和SiO2是否必需?”等,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學生的設疑,鼓勵學生向積極的方向思考,實驗課也會充滿智慧。
3.有效教學“芯”策略——芯片的力量
生物學的教學內容涉及范圍廣、細小環節多,這就決定了生物課堂教學也應靈活多樣,將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交叉并用,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在課堂上,多媒體已經成為了常見的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興趣的載體,然而多媒體教學也有很多弊端,如信息容量大,學生在聽懂和筆記之間難以統一。在課堂教學中,可適量使用多媒體,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的交叉并用。將高中生物的主干章節、重難點知識以通關游戲的形式制作成交互式的“高中生物通關游戲”。游戲的操作可分為拼圖、選擇、判斷、填空和連線等五種方式。完成某個小游戲后,系統會顯示“成功”提示。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4.有效教學策略之“新”——新穎的教學環節
教學是否有效與學生的參與度有直接的關系。在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人體的各個部分恰當有效地進行模擬,無意增強了概念的易理解性以及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顯隱性性狀關系的闡釋中,可以請兩位身高差別較大的同學站成一列模擬雜合子的基因組成情況,從較高同學的方向望過去就會難以看到較矮同學的身影。染色體組也可以借用雙手代表二倍體生物,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就能分別代表一套非同源染色體,即一個染色體組。
在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中,用軀干代表脫氧核糖(右肩膀為三號碳原子),左手代表含氮堿基,右手代表磷酸,當兩組同學整齊的排列成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后,結果出現了堿基無法同時安排在內部的尷尬局面,等他們再仔細研究,發現只有兩條長鏈反向才能符合研究結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減數分裂、轉錄和翻譯等多個知識點都能進行人體模擬教學的選擇,學生親自參與構建,就是對重難點知識進一步理解、內化的過程。
5.有效教學策略之“鋅”——鋅元素
鋅是人體智力發育的重要元素,實踐的作用就如同鋅元素一樣,沒有實踐為支持的教學是空洞的,就如同營養不良的生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就是學生智慧的啟迪者,保證學生聰明才智的健康發展就需要充分借助生活實踐來教學。家庭實踐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許多家長都制作過果酒、果醋,請他們來學校為學生講解并演示自己是如何制作果酒,同時帶一些成品過來給大家品嘗,學生熱情也高漲,家長臉上更是幸福洋溢。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資源為教學服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高效方法。去學校周邊的“三峽植物園”考察學習,學生能很好地把剛學過的“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進行運用,解釋所看到的很多現象,比如:杉樹的寶塔型是頂端優勢的結果,葡萄園的除草就用到了高濃度的2,4-D,葡萄去除頂端優勢是為了長出更多的側枝、獲得更多的花穗,噴施低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防止落花落果等等。
亞里士多德說過實踐是以自身為目的,那么教育作為社會生活實踐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讓教育更好的發生。通過不斷的實踐、檢驗、建設,教育改革才能得到完善。我們正沿著“知識與過程并重,傳統與創新結合”的道路,結合本地區、本校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有效教學工作,積極參與有效教學改革,尋找有效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
[1]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漓江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2]余敦旺. 構建活動教育理論指導下學校德育策略體系[J]. 基礎教育研究, 2002(4):13-14.
[3]程向青,鄒木水;淺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4]童鹿超. 新課程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J]. 吉林教育, 2015(16).
[5]馬肅霜;走活班級管理六步棋[J],班主任,2005,(05)
[6]韓圣國. 學校德育管理策略研究分析[J]. 新課程(下),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