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微秀 黃艷華
摘 要: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的時代背景下,針對老年護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適合我國國情特點的高職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達到培養合格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和高素質的老年護理專科教師的目的。
關鍵詞:職業教育 老年護理 人才培養
據報道[1],目前雖然養老護理事業有一定的發展,而老年護理方面的人才仍嚴重缺乏,直接制約著老年護理專業的發展。高職院校作為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主要輸出地,研究如何培養合格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研究背景
在十九大報告中,“醫養結合”模式將成為新型養老模式,這種新型養老模式需要更多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目前老齡人口數量急劇增加,高齡老人與失能老人的比例不斷上升[2]。專科護理教育中僅有少數院校開設老年護理課程或作為特定發展方向培養老年護理人才。臨床工作護士培訓中很少有涉及老年護理的培訓內容。而我國醫養結合模式下的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群可有多種慢性的、失能、失智多種復雜病情,這對護士的老年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特別高[2]。因此,在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上,需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制定專門的老年護理專業培養方案和考核標準。
我國目前只有少數高校開設老年護理專業,培養的人才遠不足以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3-4]。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只在護理專業中開設了老年護理課程,沒有專門的老年護理專業,課程也較少涉及老年營養學、老年康復學等課程,理論與實踐不能較好地結合起來,也是老年護理人才缺乏的一個原因。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高質量養老護理型人才缺失等問題,培養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養老護理專門人才勢在必行。
二、現階段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老人們對養老的需求日益提高,雖然養老機構有所增加,但老年護理教育嚴重滯后,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嚴重不足,仍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一是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沒有突顯出老年護理專業的特點;二是觀念滯后,招生困難,很多人認為從事老年護理,就是伺候老年人,如同胡工或保姆,不愿意報考老年護理專業,某高職第一次招收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只招了16名;三是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中重理論輕實踐,有的高職院校連老年護理專業的理論課程設置也等同于護理專業,沒有設置針對老年人的營養學、老年心理學、康復等;四是專業教師綜合素質不高,許多高職院校的老年護理教師都是內科護理學或護理學基礎的老師,這些教師沒有在綜合醫院老年病科或大型養老機構實踐,缺少護理老年人的實踐能力,也沒有經過老年護理的師資培訓,綜合素質有待提高[5];五是專業化程度不高,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把老年護理作為護理專業的一個方向,并未作為獨立的專業來設置,即使是作為專業來設置的高職院校,也存在于與養老機構或醫院老年科互動少,或課程設置單一等問題,很少針對社會上老年人的多層次需要提供專業化教育。
三、高職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可對老年護理專業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一是將“2+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1.5+1+0.5”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進行為期1.5年的理論學習后再去醫院老年病科、大型養老機構進行為期1年的實習,實習結束后再結合老年護理典型案例進行0.5年的理論學習,不斷地理論-實踐-理論循環,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老年護理專業知識;二是與醫院老年病科、大型養老機構、老年公寓等簽訂校企合作辦學協議,進行分段式教學,分別去醫院和養老機構實習見習,實施“雙主體”育人模式,增強了學生崗位適應能力與就業能力;三是推行“學徒制”實訓方式培養學生老年護理操作技能,學生與醫院老年病科、養老機構、學校分別簽署培養協議,形成在校學生、醫院或養老機構“師傅”、學校教師3 個主體共同參與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培養高質量老年護理人才。
2.完善課程建設,突出老年護理專業特色
老年護理專業應針對老年人的特點,完善課程建設,首先可在護理專業的原有課程基礎上進行學習內容的調整,將原有《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篩選出來進行重點講解,同時調整《健康評估》、《藥理學》、《精神科護理學》、《康復護理學》、《護理心理學》等課程內容,突出老年人的健康評估、用藥指導和老年心理精神護理等。
3.明確專業定位,重視老年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院校需將老年護理專業畢業生定位為主要面向綜合醫院老年病科、老年公寓、大型老年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護理崗位;老年護理專業學生除了學習護理專業的相關主干課程外,實驗實訓課需緊緊圍繞老年人群進行實習實訓,學校除了原有的實習基地外,應針對老年護理專業特點結合行業標準, 在校內增加老年護理仿真病房、老年公寓情境實現教學環境和職業環境的統一;在校外增加醫院老年病科、老年公寓、老年病院、大型養老機構等老年實訓基地進行校企結合,培養老年護理專業學生護理老年病人的各種實踐能力,最終達到學生畢業后工作無縫對接[6]。
4.建立“信息化”課程教學平臺,將病例分析納入實驗實訓中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學生喜歡上網學習,老年護理專業也需跟其他專業一樣,開發成網絡資源共享課程, 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可將護理專業原有的核心課程中的護理基本操作技能視頻、教材與同步訓練習題集、多媒體課件、標準教案、病例庫、教考分離的標準題庫上傳至平臺;再根據老年護理專業的特點,將老年營養與食療、老年康復、老年心理學等課程制作視頻、慕課等上傳至平臺;同時組織專家團隊老年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建立老年護理病例庫,將病例分析納入護理技術操作實驗課和臨床實習考核中,使學生掌握針對不同疾病狀態下老年人的護理。
5.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打造“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
由于老年護理專業的實踐性強,高職院校可以與醫院、老年醫學會及養老機構等聯合起來成立老年護理聯合教研室,同時請老年醫學會、醫院及養老機構的經驗豐富的老年護理工作者來學院授課,打造打造“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實現“雙師型”隊伍建設的共贏。
結語
希望通過高職培養專科護士,為養老機構、老年公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合格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同時,也加快高職院校老年護理專科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為快速發展的老年護理專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科教師。
參考文獻
[1]王瑋,呂穎.現代學徒制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及反思[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4):10-11.
[2]李小娜,丁彩艷*,孫志琴等.緊密型醫養結合模式下老年護理人才隊伍現狀分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8,29(12):1368-1376.
[3]劉翠蘭.高校如何培養適應老齡社會需求專業人才的探討[J].老齡科學研究,2014,2(2):29-36.
[4]王雪輝.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研究綜述[J].老齡科學研究,2015,3(11):41-50.
[5]王銳“醫養結合”,開啟中國養老新模式[J].吉林人大,2016(1):38-42.
[6]史良俊,譙時文,成濤等.高職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與專業能力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