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源
摘 要:初中物理學習的目的是為高中系統(tǒng)進行物理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性思維;同時,教師要對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進行分析,總結學生的失分點。本文針對初中物理試題的命制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總結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試題命制;核心素養(yǎng)
1 引言
初中學生在進行物理的學習時,很多問題會從他們的答題情況上反映出來,一大部分問題都會對學生物理的學習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這就要求教師在批改試卷過程中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然后在講解試卷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2 當下初中物理試卷的批改中學生存在的問題
2.1 概念模糊不清,沒有條理性
物理是一門既考驗學生生活常識,又考驗學生邏輯思維的綜合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也是學生在初中首次接觸的一門課程,由于對教材中的知識點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所以在學習物理時對許多概念性較強的理論知識沒有完全吃透,記憶模糊。考試時看見與基礎概念有關的題目就會出現(xiàn)記憶空白的情況。
2.2 基礎知識不扎實
物理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很緊密,但是許多學生因為基礎知識不牢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算遇到實例,也不會輕易察覺。在考試時也是同樣,一部分同學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把試卷中出現(xiàn)的物理現(xiàn)象和理論知識進行結合并對號入座。
2.3 審題不清
學生由于考試時緊張心理作祟,亦或者對試題中給出的物理知識出現(xiàn)理解性錯誤,經(jīng)常在審題時看錯條件,甚至漏掉關鍵條件,以至于在答題時出現(xiàn)公式使用錯誤,計算錯誤,甚至解不出答案的情況。
2.4 疲于思考,胡編亂造
一部分同學同樣還是因為基礎知識不牢固,所以在分析題目時因為摸不準出題者的意圖,無法選出正確答案,進行正確計算,所以抱著試一試的僥幸心理,憑借自己內心的感覺選擇答案或者進行計算,還有一部分同學則是因為答題速度慢,為了加快自己的做題速度,所以在遇到難題時隨意進行判斷,不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2.5 答題時粗心大意
學生在答題時,常常會因為看見了熟悉的題目或者相似的關鍵詞,覺得自己做過這道題,就不進行深層次的審題分析,直接對熟悉的答案進行選擇,最后導致問題與答案不一致,甚至計算錯誤。
2.6 情緒緊張導致慌亂答題
在考試時,因為考試氛圍比較嚴肅,許多考生本來就受環(huán)境影響,在考試時極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的情緒,與此同時如果碰到了比較難的題目,就會更加緊張。越是想要把題目做出來,越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思維邏輯越來越混亂。這類考生因為心理素質差,所以失分情況十分嚴重。
3 初中物理試題命制策略
3.1 明確考試性質
首先教師要明確每一份試題的目的,有的試題用來進行隨堂測驗,有的試題用來進行單元測試,還有的試題用來檢測期中和期末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不同性質的試卷側重點都不一樣,所以教師在進行試題命制時,首先要明確試題的主要用途。
比如命制期末考試題時,教師要注意:每章的重點內容都要涉及,同時要注意各章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在命制試題時要全面覆蓋各種題型,時間控制在90分鐘為宜。以滬教版初三物理“內能與熱機”有關試題為例:電熱水器在我國的城市居民家庭中已相當普及,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造成了較大的能源浪費。學完初中物理的小紅將家里的保溫水瓶和電熱水器作了一個對比研究,得到以下信息:容積為2L的保溫水瓶,裝滿98℃的開水時在12小時內水溫僅降低4℃;加熱功率為500W,保溫功率為50W的電熱水器,如果容積為2L的儲水箱中儲滿98℃的開水而在12小時內不放水,電熱水器將對儲水箱中的水間歇式地加熱,測得加熱總時間為1.5小時,保溫總時間為10.5小時。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以下問題:(1)保溫水瓶中的水在12小時內放出的熱量;(2)電熱水器在12小時內消耗的電能;(3)你從小紅的研究和計算的結果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就這道題而言,不僅考察了與熱機有關的知識點,同時對電能也進行了考核,綜合性十分強,題目難度也適中。
3.2 對錯題進行改編
學生會出現(xiàn)錯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審題不夠仔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生對有些知識點沒有理解透徹,基礎知識不扎實,所以教師在進行試題命制時,要總結學生在平常易犯的錯誤并通過細節(jié)的改變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例如:下列自然現(xiàn)象與所對應的物態(tài)變化正確的是(A)A.初春的早晨,大霧彌漫——液化B.炎熱的夏天,積水干涸——升華C.深秋的早晨,“霧凇”晶瑩——凝固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凝華。學生經(jīng)常會混淆這些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所以教師在命題時要多出一些混淆視聽的題來提高學生的警惕性和審題能力。
3.3 設置隱含條件,加強學生審題能力
初中生的思維比較局限,但是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素質能力的鍛煉,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基于此,教師在命制試題時,要設置一些隱含條件,即一些會讓學生容易忽視的關鍵條件。以此來加強學生的審題能力。
例如:一空瓶裝滿水后的總質量為M1=1.3KG,裝滿煤油后,總質量為M2=1.14KG,求這只空瓶的質量。(沒有的密度是0.8×103KG/m3)這道題就要求學生仔細審題,不僅要計算水的密度,還要計算煤油的密度。
4 小結
初中物理因為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所以要求學生有完整縝密的邏輯思維體系,還要有靈活應變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出題時一定要注意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肖晨.基于學生錯誤資源開發(fā)的初中物理試題命制[J].物理教師,2019,40(4):43-45.
[2]李艷閣.初中物理原創(chuàng)試題命制應注意的問題[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6,3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