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摘 要:對于小學這個學習階段,其中對小學生來說相對比較重要而且相對難得的一個科目就是數學科目。特別是對于小學的較低年級這個階段來說,小學生可以培養自己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它可以給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是一個關鍵的時期階段。然而在當前的數學教學課程安排之下,小學生對于數學這門科目所產生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如果在小學的較低年級階段實行趣味性教學的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充分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地結合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工作經驗,不斷地探索趣味性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趣味性教學
小學的數學這門科目是小學階段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的學科,而且數學上的相關知識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這門科目不僅是重點,而且是難點。一般情況下,學生對于數學產生興趣基本上都是從自己小學較低年級的學習階段就開始培養的。因此,小學較低年級的數學教學當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非常重要。然而能夠符合這個需求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趣味性教學。如果可以在課堂上實現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可以高效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并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在小學低年級當中數學這門科目實現趣味性教學的具體策略。
1.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處于小學較低年級這個階段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他們的年齡尚小,有時候在課堂上教師講課的時候,自己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起來,這就有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形成對數學的興趣缺少等問題。對此,如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實現趣味性教學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對于數學的積極主動性,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魅力之處。
比如,教師在學習《一到五的認識和加減法》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仍然采用一些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樣可能會讓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而且還不能很好地體會到數學這門課的教學效果。然而,如果教師能夠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這樣效果會大大地得到提高。教師可以先創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可以給學生門將一些相關的故事,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注意力,而且還可以將所講的數學內容與故事相互結合起來,采用層層遞進的形式,逐漸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其中主要內容是:“從前有一個老大爺在家中養了一只貓,他每天早上起來都要為小貓吃小魚,”然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隨機地畫上兩只魚,之后可以提問學生“如果早上小貓就吃這些魚,那么同學們,數一數小貓一共吃幾個小魚?”然后學生在觀察之后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兩只小魚。此時,教師還可以繼續提問學生“如果老大爺每天晚上都準備好三條小魚,請問一天這只小貓一共能吃多少呢?”學生就可以在自己的大腦中努力思考,然后就會有學生回答“五條。”此時教師就可以總結歸納這些知識點,并且可以總結自己剛剛是如何算出答案的,是不是把早上的小魚和晚上的小魚數量加在一起得出來最后的結果呢?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可以通過教師講故事的過程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
2.情境教學模式下的數學口訣
對于較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有些不好理解的知識基本上都是死記硬背,例如,小學的乘法口訣還有其他的一些乘除法計算問題等,有可能學生需要記憶一些運算的規律,但是如果沒有好的理解方法,就可能會造成學生對一些知識點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晰,而且還可能會出現知識點記憶混淆的情況,如果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樣會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一些較難的數學知識。例如,學生在學習加減法的運算時,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創造出一種容易被學生記憶的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運算步驟要記清,遇到括號要先算,沒有括號要仔細,有加有減有乘除,先算乘除后加減。”類似這種類型的口訣,教師可以教會學生能夠運用口訣幫助自己記憶所學知識內容,這樣對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最終可以逐漸地提高教學效率。
3.在數學競賽中積極緊張地學習
對于一些較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就很好動,愛玩一些新鮮的事物,聽是他們還具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室可以根據學生真實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競賽活動,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的好勝心理,推動學生學習數學,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能夠通過緊張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高英.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9):193.
[2]卜鳳瓊.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9,(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