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霞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事業的改革,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也發生很大轉變,文章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展開探討,從小學數學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科學的方法,提高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環節,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并且還需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探究活動中去,搭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可以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內容,并且將知識直接運用到生活問題的解決當中去,這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還能夠讓數學課堂呈現出獨有的魅力。
1 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數學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好教材知識,也要求學生能在數學學習中把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將已學的數學知識熟練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生活化教學就是教師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讓學生容易接受并且熟悉的生活原型,讓學生獲得一些數學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數學學科的很多知識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很多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將生活引入課堂,使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價值。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加入數學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靈活使用課堂上所有學到的相關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學生正處在對周遭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并且努力學習的階段,教師如果能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到數學課堂中,必會大大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如果教師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應用實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不斷提高。
2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1新課導入生活化
華羅庚曾經說過:“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因此,從已有的生活現象,熟知的生活事例、常見的自然現象、親近的社會生活中導入新知,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可出示故事式趣題:“小明今年10歲,他的媽媽從出生到今年只過了8個生日,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明的媽媽今年幾歲?”學生頓生疑竇,在此基礎上導入新課,學生探求奧秘的欲望油然而生。又如:在教學三角型的特征時,結合生活實際提問:“人字屋架、電柱支架……是什么形狀?為什么這樣設計?”啟發學生聯想到三角型的穩定性,讓學生深深的體會到教學與實際生活離的很近,數學問題就在我的生活中,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人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在動力。
2.2在生活中挖掘素材,使其與數學知識有機結合
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最關鍵的在于教師要懂得挖掘與數學知識有著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將其靈活地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小學數學知識內容雖然較為簡單,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起來仍較有難度,加上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更加注重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得小學數學課堂的理論性更強。學生在單純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難以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因此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幫助,挖掘生活實際與數學理論之間的密切聯系,幫助學生通過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更好的數學學習。例如,在進行《克和千克》一課的教學時,克和千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計量單位,在市場等日常生活場景中隨處可見,教師可以拿一桶五千克的花生油舉例,以這一較為常見的物品,將千克的概念具體化,同時教會學生千克與克之間的轉化。在學生掌握了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后,教師可以再拿出別的商品,以商品上的標簽為教學例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對克和千克進行正確的轉化。通過這一方式,學生能夠進行更加高效的數學學習,提高了課堂效率。
2.3營造生活化學習環境,增添小學數學趣味
營造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小學生感覺到舒適,讓小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去。生活化的課堂環境主要包含了精神與物質兩個方面。在精神方面,主要表現在教室內部的裝飾,選擇冷色調的裝飾與色彩,可以讓小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在物質方面,則可以選擇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如教學成果的無紙化,也就是將學生的優秀學習作品呈現出來,讓小學生感覺到自豪和自信,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最好可以按照實際情況來進行小組的劃分,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也會讓小學生感覺到輕松而有趣。
2.4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的特點就是取材于生活,再應用于生活。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應用到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靈活應用學習過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將課本上的知識和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到一起,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覺到學習的內容是看得見摸得到的,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師可讓學生調查一個滴水的水龍頭一天浪費多少水,調查水價和學生家庭一個月的用水量,并計算按照這樣的滴水速度,一個滴水的水龍頭一年浪費的水可以讓學生一家用多長時間。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在數學學習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產生節約意識,為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就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耐心教導學生,積極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創新高效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手段和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數學素養。只有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讓他們喜歡上學習數學,他們才會主動去參與教學活動,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手段,這樣才會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嵐.小學數學問題生活化實施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參考,2018(02).
[2]許娟.略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教育觀察,2017(22).
[3]王彩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內蒙古教育,2016(32).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西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