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秋紅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年紀尚小,天性活潑好動,且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他們對于一門學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具體到數學學習亦是如此。但鑒于數學學科獨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一直以來都是一門令很多學生感到畏懼的學科。因此,如何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理應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當前應重點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導入;情境;動手操作
在應試教育理念統治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中,通常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則始終扮演著“聽者”與“接受者”的角色,這便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和積極性的調動,進而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因此,在小學數學低段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擺在首位,并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及需要,對課堂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進行積極地調整優化,以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自覺投入到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探索活動中,從而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一、注重新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起始環節,其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之初,教師應善于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及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導入新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圖形的變化”這部分內容之初,我對學生說道:“一天,圖形王國的花園里有一只蜻蜓正在空中捉小蟲子吃。忽然,一只蝴蝶繞著它飛來飛去。蜻蜓生氣地說:‘別給我搗亂!蝴蝶笑嘻嘻地說:‘你怎么連我也不認識了?我們是一家人啊!這時,蜻蜓更加生氣了,說道:‘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們怎么可能是一家人?話音剛落,一片樹葉落了下來,蝴蝶接著說:‘數學爺爺告訴我,在圖形王國里,不僅蝴蝶和蜻蜓是一家,就連樹葉和我們也是一家人呢!”隨后,我利用課件出示了相關情景圖片,并向學生問道:“蜻蜓、蝴蝶和樹葉為什么是一家人?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嗎?”如此導入,生動形象,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二、創設活動情境,促進主動參與
情景式教學活動,作為創設教學情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其形式的新穎、有趣,符合低年級學生愛玩好動、善于表現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低段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并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特點的前提下,通過活動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以便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汲取效果。
在教學“購物”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為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同時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買文具”的模擬情境,即將講臺看作商店,將講臺桌看作售貨架,我在上面擺放了各種文具,其中有橡皮、尺子、鉛筆、轉筆刀等等(標有價格)。接下來,我讓學生兩兩結組,一名學生扮演顧客,另一名學生扮演售貨員,并要求他們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模擬“購物”活動。如此,通過創設活動情境,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課堂參與,而且還使學生在“取幣”和“找幣”的過程中掌握了不同的付錢方法。
三、指導動手操作,發掘數學潛能
鑒于數學學科極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單憑教師一味地枯燥講解,非但不能令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甚至還會在極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此時,若能通過多種感官,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玩好動這一性格特點,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發揮主體作用,不僅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數學潛能,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有利于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分類”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利用手頭現有的一切學具,與小組成員一同來對其分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而且各小組選擇的分類標準都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小組是按照“用途”進行分類的,有的小組是按照“顏色”進行分類的,有的小組是按照“形狀”進行分類的,還有的小組則是按照“新舊程度”來進行分類的……最后,我讓各小組派一個代表來匯報本組的分類方法,以促進全班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相互學習。如此,通過指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親歷探究過程,不僅充分發掘了學生的數學潛能,而且還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低段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興趣教學為主導,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認知發展規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斷探索和尋求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滿足素質教育教學需要和學生能力發展需要的教學策略,以便為學生今后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迪芬.小學生低段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131-132.
[2]周正文.小學低年齡學段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5(2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