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林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既是驅使學生展開一切學習與探索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同時也是聯系師生雙邊情感的最佳紐帶。因此,課堂提問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控制教學流程、進行課堂反饋的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直接關乎著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后續教學的改進方向?;诖耍疚木蛯Ω咧袛祵W課堂有效提問的途徑與方法展開論述,旨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提問;目標;分層;評價
在應試教育理念支配下的高中數學課堂中,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教以學生更多的知識與解題方法,教師往往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便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主體性的發揮,進而極易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早從“教教材”的誤區中走出來,并在掌握一定有效提問原則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及需要來設置問題,以此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親歷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從而實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
一、立足目標,指向高效
教學目標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和支配作用?;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教學的具體內容及需要,同時結合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來巧妙設置問題,并在此之前明確提問的目標,即提問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舊知,還是讓學生自主推導知識的形成過程,抑或是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提問真正服務于教學目標,進而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教授新課“對數函數”之初,為實現新舊知識間的順利銜接,在導入環節,我向學生提問道:“用洗衣粉漂洗含1個單位質量污垢的衣服,若每次能洗去污垢的2/3,你能寫出殘留污垢x與漂洗次數y的關系式嗎?”我之所以利用這一問題引入新課,是想要引導學生從函數實際出發,通過解釋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來將解析式概括到對數函數的形式。這樣,通過對指數函數一節曾經做過的一道習題進行改編,并以此來引入新課,不僅檢驗了學生指數式與對數式互化的學習情況,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新課內容的講授作了鋪墊。
二、合理分層,由淺入深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愛好取向不同、個性發展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困難的能力不同,決定了學生在數學能力的發展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目標和重點通盤考慮整堂課提問的主次和先后,并注意提問設計的層次性和漸進性,使所提的問題由淺入深、前后貫通,以便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
由于“集合”這一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在先前的初中數學學習中并未對此建立認識。因此,為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有效突破“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法——列舉法與描述法”這一教學難點,在教學“集合的含義與表示”這部分內容時,我先是運用信息技術播放了flash動畫,其中將每個集合所包含的元素自動歸為了各個集合。在集合形成的過程中,我向學生問道:“黃色的元素屬于哪個集合?”待學生回答完畢,我讓學生繼續觀看動畫,并接著提問道:“A、B這兩個集合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這樣,通過對課堂提問進行合理分層,不僅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差異,而且還加深了學生對集合有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及時評價,增強信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評價對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進方向有著重要影響。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數學教學評價也日益呈現出新的特征。激勵性評價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指明后續教學改進方向等方面均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在提問過后通過激勵評價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行為表現,恰到好處地進行有目的的激勵性評價,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在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的過程中,我通常會根據學生在回答提問時的困惑、錯誤以及所提問題動態生成提問,并根據學生的具體回答及時予以積極評價,即少指責、多激勵,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其次,評價要因人而異,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理解問題角度的不同進行評價,以使教學評價更具針對性,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使全體學生的數學能力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
總而言之,“提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其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均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提問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設置,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層層推進,以便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俊峰.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探究[J].數學之友,2017(03):16-17.
[2]楊歡濤.初探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6(1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