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明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著與時俱進的變化與革新。開放式教學方式不僅是教育改革工作一種全新的教學嘗試,同時也是素質教育教學方法的又一次革新。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開放式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數學學科綜合素養全面提升。本文立足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從不同角度對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開放式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策略探究
引言
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的開放式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面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和變革,旨在培養學生學習時間和應用能力。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也正在從傳統單一的講授型教學逐步向多元化課堂教學的方向轉變。數學課堂開放式教學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傳統課堂教學形式,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獲得全面的提升與發展。
一、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開放課堂教學環境
在初中數學開放式課堂教學的構建實踐中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確保開放式教學課堂質量的關鍵。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通常是以教師為教學的中心,通過教師講授,學生邊聽邊記的形式被動的接受課堂教學的內容。在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的講授,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除了按照教師的提問進行回答問題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學習活動實踐,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大打折扣。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側重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中心,教師由傳統教學的講授者逐步向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方向轉變。在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只有學生與教師建立起一種良好的教學關系,學生才能在教師的鼓勵與幫助下更好的開展學習活動,真正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發會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思維創造能力。另外,開放式課堂教學環境還包括教學空間與教學時間的開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的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引導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局限于教師單一的講授方法,從不同角度多元化解題思路,發展開放性數學思維,從而優化傳統教學課堂,提高數學課堂開放式教學的質量。
二、營造開放式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開放式教學方式的應用是初中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轉變與革新,通過開放式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培養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探究。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熟練掌握開放式教學方式的使用方法,積極為學生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正比例函數”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功能,播放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曾跑步繞美國數圈的片段。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教師提出自身的問題“假設他從德州到加州行進了12000千米,耗費150天,問阿甘大約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阿甘的形成Y(km)與X(天)之間的有什么關系?”問題拋出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計算,然后點評總結。上述導入環節完成之后,教師通過該模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進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在這樣具體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探究學習,并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認知,從而借助開放式的教學方式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三、合理設置開放式問題,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
初中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開放式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問題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開放性數學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在參與解題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從而提高數學課堂學習的質量。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開放性的問題設置主要是指對于不確定結論及多樣性解題思路。相較于封閉性問題來說,開放性問題更能夠提升學生思考、想象以及探究性學習的空間。在課堂教學開放性問題的設置過程中需要教師遵循同對象層次性、解決問題多樣性以及探究性等問題的解決準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去嘗試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法”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如“一個人在東西向道中先跑了30m,然后停下來又跑了50m,那么問此時這個人所處的位置與原來起始位置距離多遠?如果此時該人正處于出發點位置呢?”通過這種開放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同時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開放性的思維培養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
四、開放數學思維鍛煉,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
對于初中數學學習來說平面幾何問題的教學設計應當從促使學生不斷學習分析開拓對問題的思維深入著手進行教學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不斷探求新的解題路,同時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對題目及問題進行變形分析,發散思維培養,通過發散問題條件、結論以及圖形的方式實現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工作。例如:已知 ⊙O半徑為5cm,弦AB∥CD,且AB=6cm,CD=8cm,求弦AB與CD之間的距離。根據已知條件弦AB∥CD,題干中并未指出它們與與圓心O的關系,所以在解題時可以根據要求畫出如圖所示兩種情況,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區別解答,借助開放性的數學題目,培養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開放性思維。
總結
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的方式其根本目的在與通過完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對數學課堂學習的參與程度,從而通過日常學習活動的鍛煉與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不斷總結教學教學經驗,從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入手,多元化教學途徑,充分發揮開放式教學方式的教學優勢,彌補傳統教學課堂的不足,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與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童桂芳,孫智德.如何有效開展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6(29):16-16.
[2]趙誠慧.探討初中數學開放性問題教學的應用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8):59-59.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