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核心目標之一,但是在目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小學生存在思考困難的問題,阻礙學生深入學習,難以提高小學數學效果。為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學生思考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考困境;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容易陷入思維困境,思考效果往往不佳。對此,教師還應采用精準的教學策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
一、小學生思考困境分析
(一)具體形象思維占據主導
根據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是由直觀思維逐漸過渡到形象思維,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不是突然發生變化的,同時也不是自發的,而是在生活環境以及教學條件不斷影響下,學生逐漸積累新要素,從而使思維發展變化。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接觸的知識以及社會生活還比較少,所以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學科知識相對較為抽象,這樣就導致學生在面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時,不知如何思考,再加上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教師一味地灌輸學生理論知識,使學生在識記知識時,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種不加思考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知識理解不夠深入,無法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從而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了阻礙。
(二)算數思維占據主導
基于兒童認知發展特點,學生思維是從具體運算階段逐漸過渡到形式運算階段。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活動受到了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經驗的限制,小學生對抽象數學符號認識不夠,仍然以算數思維為主,代數思維較為薄弱,所以難以運用抽象數字符號代替直觀數字解決數學問題。這種算數思維只能用于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中,而對于相對的復雜數學問題,如果只依賴算數思維是無法有效解決的。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已經引入了相關代數問題,但是由于教師欠缺對學生代數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算數思維沒有及時轉變。即使碰到相關的代數問題,學生仍然以算數方式解決,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產生了嚴重不利的影響。
(三)思維定勢較為嚴重
“思維定勢”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經驗、思維方式習慣,從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思維定勢”使思維活動具有傾向性特征,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按照固定的思路以及方法,雖然能夠很快地解決類似問題,但是會嚴重影響思維的靈活性,對于變式問題,學生就無法靈活思考。而造成學生出現“思維定勢”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受學生知識、經驗、觀念以及方法等影響,所以學生很不容易擺脫思維定勢。一般情況下,學生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出現思維定勢。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定勢”可以讓學生憑借以往知識經驗解決問題,但是應會影響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利于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強學生對定勢思維的克服。
二、突破學生思維困境的教學策略分析
(一)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由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加強學生對數學問題思考。對此,教師可以先通過激發學生的假想,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提出假設。
例如在教學如何計算“面積”時,教師沒有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提出假設:“如果讓你設計校園的綠化,你會怎樣進行設計?”這一問題提出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提出了自己的假設,有的學生說我們校園應該增加一些綠化面積,有的學生說可以多栽植一些花草樹木,那么我們校園會更加有魅力。在學生的各種假設中,教師選擇以綠化面積為主題,并提出讓學生分析討論問題:“如何計算校園綠地總面積以及人均綠地面積?”學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討論,提出假設方案。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分析討論中,啟發學生的思維。分析討論后,各小組提出自己的方案,有的小組提出要先收集學校建設綠化的相關資料,有的小組提出應到操場實際測量綠地面積。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面積的計算公式。從上述教學過程,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提出假設,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向著抽象性方向發展。
(二)培養學生數學符號意識
數學符號意識能夠讓學生理解符號,并運用符號表示數以及數量,能加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運算和推理。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數學符號意識,可以為學生創設數學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符號的作用,從而加強學生對符號的認識以及運用。
例如在學習“位置”時,教師提出問題“說出你在班級位置中時第幾行第幾列”,學生習慣用文字表達:“我在班級是第五行第四列”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地更簡潔一些,有的學生說是5行4列,還有的學生說是5和4。教師又說5和4顯然更簡潔,但是容易與其他數字混淆,進而引出(5,4)來表示。又如在學習“周長”時,關于周長的問題,往往是文字和圖形相結合,在做題時,教師會引導學生將題中的已知條件標注在圖形中,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問題,但是由于題目中給出的大多都是文字,例如邊長是5、面積是20等,不方便進行標注,為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用字母a代表邊長,面積用字母s來表示,在分析過程中,就可以用字母來表達,這樣也會讓學生思考更簡潔。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教師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符號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建構符號的能力,這對學生數學學習具有重要幫助。
(三)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
由于學生的思維定勢是由多種因素的造成的,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突破,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突破數學學理的思維定勢。教師應重視對數學基礎知識的傳授,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理解,明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從本質區分基本概念以及定理。為此可以借助于類比的方式,區分一些概念。
例如,整除和除盡是學生容易混肴的概念,整除概念和除數的相同點在于除得的結果余數都為0,但是整除的商的是整數,而除盡的結果不一定是整數,例如15除以2,商為7.5,這個就是除盡,而15除以3,商為5,這個就是整除;其次,增加學生做數學題的練習。想要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練習,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加強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拓展學生的思維,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例如教師為學生出示一道應用題:計劃一條200米的公路,工人前3天修了這條公路的30%,按照這個速度,幾天能修完?學生在思考這道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思維,充分調動已學的知識經驗,一方面可以從工作效率來思考,即用工作量除以工作時間來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分數意義方面直接解答;突破教師叫法的思維定勢。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發現問題,應及時地糾正,加強對小學生思維定勢的克服。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思考困境。對此,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思考困境分析,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數學符號建構能力,同時還應讓學生突破數學思維定勢,靈活地思考問題,保證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黨梅.小學數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
[2]陳亞軍.促進數學思維展開的教學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18(22).
作者簡介:鄧麗寶(1979.12-),女,漢族,福建省長泰縣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部編人教版)。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