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旺
【摘要】:情境教學需要立足實際的教學,為促進兒童認知的情感發展創設優化的教育空間。情境教育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提高,是和兒童身心發展相適應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兒童認知的升華,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采用情境教學法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是實現教學效果最佳化的并經之路。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教學 情境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激活了整個課堂的氛圍,使學生的詞匯量得到了豐富,同時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進行了鍛煉,情境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調動起來。也就是情境可以突顯教材特點,突出教材重點,攻破教材難點,從而為學生智力的、能力的、知識的、情感意志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家曾指出:問題是解決結果的重要渠道,而解決問題是通過一定的問題情境引起的。問題情境,即展現在人面前并讓人覺得不了解和不能解決的那種情況【1】。其調動了人思考、探尋答案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換言之,解決問題是基于問題情境存在的。
以《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對“圓明園”形成初步的認識,教師借助影像教材,給予學生幫助,加深其對“圓明園”是一座園林藝術,是古建筑中的藝術精華。然后,教師再和課文相結合,向學生提一些問題讓其展開研討。如此,學生帶著問題主動閱讀課文,查找資料,帶著強烈的探究欲。積極主動展開學習,并迅速把教師提的問題有效解決。這樣設置問題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不僅和學生的年齡特征相符,同時又自然而然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當一個學生的答案不正確的時候,教師應讓學生相互討論,一同探尋答案,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這樣他們便能了解到自己錯在哪里。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十分多姿多彩,所以教師可以和生活想聯系,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將學生帶領到生活化情境中,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中。
以《觸摸春天》一課為例,因為本課抽象性較強,具有十分深刻的寓意,對小學生而言,他們難以感受春天的氣息,將春天的脈搏觸摸到,捕捉春天的蹤影,領悟人生的真諦。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窗戶打開,讓學生看一看窗外含苞欲放的花朵、發芽的柳樹。然后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展開充分的想象:春天來了,春天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春天會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什么變化呢?問題提出后學生表現地十分活躍,積極參與到春天景象的討論中。一些學生說桃花開了,小草鉆出了地面,燕子歸來;一些學生說天氣變暖,我們脫下了厚厚的棉襖,穿上了春裝……這些春天的景象均是學生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回顧生活,可以讓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加深對課文內涵的了解。
三、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
現階段,信息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在各個領域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在教育行業中同樣如此【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整理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音頻,將多媒體課件制作出來,化抽象為直觀,從而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積極主動性的提高。
以《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前可以收集一些和小興安嶺溝相關的音頻、圖片和識破,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將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象體驗到,調動學生對小興安嶺美景的憧憬和向往之情,并引發學生熱愛、保護自然的情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佳化。
三、創設表演情境
情境教學要求小學語文教師立足于教學對教學方案進行認真設計,讓學生展開角色扮演,學生借助對故事中的主人公進行扮演,體驗故事情境的發展和故事主人公的心理特點。這種方法在一些具有較強故事性的課文中所發揮的優勢極為顯著,小學語文教學運用情境教學通常可以獲得十分顯著的效果。
以《難忘的一課》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指導,讓其改變故事,將他創編成劇本,在借助表演的方式展現出課文所講述額故事。學生在表演的時候可以深刻了解到人物的特征和個性,既可以生動表現出這種體會,同時還能把這個故事的發展線索看懂。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難度。
結語:總而言之,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意義十分重大。其創新了教學方法,降低了教師的教學難度,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使學生的思維、綜合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
【參考文獻】:
【1】劉呈祥.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構建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8).
【2】許琳.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 明日風尚, 2018(10):2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