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娟
摘要:目的:對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理狀態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對照組護理后SAS、SDS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各項評分,且組間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率為96%,較對照組患者護理后依從性概率48%情況明顯好轉,且組間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有比較價值。結論:通過延續性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將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改善,同時優化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總體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應用推廣。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狀態;服藥依從性
急性心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由于心肌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的情況,常會有強烈的胸骨后疼痛現象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現象[1],通常無法通過硝酸酯類藥物進行癥狀緩解,常用治療方法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這種治療方法可以較快的將血液向冠脈恢復,減少創口造成的損傷,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綜合護理[2],常見的形式為延續性護理,基于對延續性護理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服藥依從性的改善情況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2018年入治急性心肌梗死 行PCI 術患者100例進行研究,現就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術患者10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50例,包括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齡分布為(56.15±2.56)歲,觀察組患者50例,包括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齡分布為(54.56±2.45)歲,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干預護理,包括日常用藥護理、環境生活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加用持續性護理措施干預。(1)術前健康宣教:對患者進行手術內容的詳細講解,包括各項相關可能發生的事宜,同時告知患者不同情況的分段手術內容特征,及治療的方法,如患者壓迫止血的方法等。(2)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緩解,如果患者因為對手術無充分認識導致多種不良情緒產生,應該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況疏導,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對患者的多項問題進行及時的講解,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成功的概率。患者如果有不良情緒的產生,及時進行疏導,保證患者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3)藥物護理,手術前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各項內容操作,加強與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患者手術前后如果需要藥物治療,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向患者講解各種藥物的使用目的、方法及重要作用,同時對患者藥物服用的次數、劑量等進行嚴格規范,保證服藥的準確性。(4)飲食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合理制定相關的飲食方案,減少患者出現不良飲食的可能,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及抵抗力。(5)并發癥預防:對患者術后身體狀況進行密切關注,防止患者因為并發癥導致緊急狀況發生無法得到救治。
1.3觀察指標
以患者的前后心理狀態變化及患者藥物依從性為觀察指標,其中患者的心理狀況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抑郁評分越高,患者心理焦慮越嚴重。患者的藥物依從性評分以Morisky為參照,具體分為依從性良好、依從性一般、依從性較差等幾個等級。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采用軟件SPSS 22.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通過卡方驗證,計量資料以( )形式表示,通過t進行驗證,如果統計學差異明顯,則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法比較可見,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分別為(32.81±5.27)、(34.58±2.13);對照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分別為(39.62±5.49)、(41.78±2.46),對照組護理后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各項評分,且組間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對比
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率為96%,較對照組患者護理后依從性概率48%情況明顯好轉,且組間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有比較價值。如表2所示。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患者的心肌長期缺血壞死導致,患者的心肌細胞功能異常,這種疾病的發病較急,嚴重時甚至會引起患者的死亡。當前常見的治療方法為PCI 手術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恢復時間相對較長,會導致患者出現種種身體及心理狀況[3],因此對患者心理狀況完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有效的護理方式的提供,十分重要。延續性護理時以患者的自我管理為核心,通過有效的教育指示,對患者病情進行改善[4]。護理人員通過多種互動方式對患者進行延續性的指導、宣教,實現患者的心理狀況的全面把控,使其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分別為(32.81±5.27)、(34.58±2.13);對照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分別為(39.62±5.49)、(41.78±2.46),對照組護理后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各項評分,且組間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率為96%,較對照組患者護理后依從性概率48%情況明顯好轉,且組間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有比較價值。由此可見,通過延續性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將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改善,同時優化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總體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陳萍.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理狀態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8,19(2):85-86,89.
[2]張文豐.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理狀態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健康必讀,2018,(21):207.
[3]張慧紅,劉青,毛素芳,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理狀態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30):153-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