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潔瓊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各級行政部門的政策出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戲曲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引起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自上而下的“戲曲進校園”活動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授、傳承戲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使戲曲藝術普及從娃娃抓起,有利于培養真正的接班人和有戲曲素養的未來觀眾。本文主要以“體驗式教學”為切入點,研究了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戲曲體驗式教學的有效策略與途徑。
關鍵詞:小學音樂 戲曲 體驗式教學 策略
自2016年起,河南省教育廳等多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將在全省學校開展為期3年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其中要求,中小學開足開齊有關戲曲文化的課程內容,普通高校要在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中開設好“戲曲鑒賞”課程。這一活動不僅是響應國家“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號召的有力舉措,也是傳承優秀地方戲曲、本土音樂文化的有力舉措。此次活動是為了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戲曲藝術素養和審美素養。通過課程開設、教師專業培訓、特色學校培育等多種形式,在全省大中小學開展戲曲文化通識教育。據悉,除了將戲曲列入課程計劃,探索戲曲教學進課堂外,河南還將選擇優秀、經典的戲曲藝術作品,由省、市、縣(市、區)三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赴各級各類學校演出,目標是3年內實現大中小學校所有學生每年免費欣賞到一場優秀戲曲演出。
“低學段音樂課堂中戲曲體驗式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組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傳承優秀戲曲文化”為己任,不斷探索小學戲曲教學的有效策略。課題組成員以“體驗式教學”為切入點,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戲曲教學研究,經過近一年的研究探索,課題組成員通過不同的實施內容與模式,探索出了略有成效的戲曲體驗式教學方法。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特征與意義
通過研究1997年以來國內外學者們發表的文章來看,大多數學者關于體驗式學習理論的觀點是一致的,有建構(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觀、情知教學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模式,以及大衛·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循環模式、杜威的經驗自然主義、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簡言之,杜威的“經驗主義”、“實用主義”思想與陶行知的“做中學”、“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是體驗式教學的經典代表。
體驗式教學是指讓學生通過體驗進行學習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自身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投入到與體驗環境的互動中,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通過肢體活動和大腦思維,在個體反思和集體交流中建構知識的意義。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附帶知覺、直覺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尊重和展示。通過體驗式教學,學生的認識獲得主客合一的效果。在體驗式教學中,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體驗:第一層是作為動詞的體驗,這是指行為主體親身投入到環境互動中;第二層是作為名詞的體驗,這是指學生親身經歷的產物,即這種親身經歷對學生身心的影響。體驗式教學就是在教學中運用前者來觸發后者。
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方式,有其自己的特征,這表現在體驗式教學的親歷性、情感性、過程性、生成性、開放性、個性化和反思性上。其不僅對學生發展具有意義,對教師發展和教學改革也具有其獨特的意義。于學生而言,體驗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能夠促進學生素質發展,使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并有助于學生溝通生活世界以及自我實現;于教師而言,體驗式教學能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給予教師更多空間,允許教師發揮個性特色;于教學改革而言,我們的教育強調學生主體,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強調師生關系的平等合作,但是目前學校中主導的教學方式無法完成這些任務,體驗式教學正是抓住現有教學中的弱點,有的放矢地改變教學中需要突破的傳統。可以說,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補充,可以彌補現存教學方式無法達成的我們對教育的期望。
二、小學音樂課堂中戲曲“參與——體驗式”教學實踐的方法探究
我們在小學音樂課堂中以“體驗式教學”調動學生的感知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盡情體驗,探索了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圖譜表現法
用富有特色、形象鮮明的各類戲曲圖案來表現戲曲知識,使學生感受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包括戲曲服裝、服飾、臉譜、表演姿勢等等常識性知識,使學生在參與互動中學會識記戲曲知識,并能參與戲曲圖譜創作來表現自己對戲曲藝術的認知。
(二)動作表現法
主要有戲曲動作、戲曲操、戲曲身段等幾種形式。戲曲基本功有“四功五法”,蘊含著豐富深厚的戲曲表演功底,通過讓學生動起來,模仿學習戲曲表演身段與動作,學跳戲曲操,加深對戲曲舞臺表演的認識,提高對戲曲的興趣與熱愛。
(三)言傳身教法
在戲曲教學中,傳統的“師徒制”言傳身教法一直是戲曲藝術傳承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實行言傳身教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運用口口相傳、動作模仿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學習,直觀感受戲曲藝術“口傳心授”的獨特傳播方式,準確掌握戲曲藝術中的唱腔、表演動作、方言等特色韻味。
(四)游戲活動法
戲曲的舞臺表演是最重要的環節,所謂“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能夠實現舞臺表演的呈現。而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戲曲教學,除了培養小小戲迷的任務之外,還應該給學生提供舞臺表演的機會,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戲曲藝術的理解,也才能真正培養忠實、高水準的未來戲曲票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戲曲小擂臺”、“戲曲頭腦風暴”、“我是小戲迷”等表演小舞臺,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在放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表演等二度創作,從而擁有自己對戲曲表演的深刻體驗。
(五)多媒體輔助法
在不同戲曲種類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欣賞不同戲曲流派的演唱視頻,感受其獨特的表演魅力;在戲曲常識性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借助幻燈片、圖像、視頻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讓學生了解相應的戲曲知識,有助于學生準確識記學習內容;在戲曲唱段學唱過程中,通過播放視頻、錄音等媒介,讓學生加深印象、矯正錯誤、正確背唱。
(六)樂器伴奏法
戲曲表演藝術中樂器伴奏具有重要的地位,打擊樂是戲曲伴奏樂器中的靈魂。小學音樂課堂中可以利用簡單的伴奏樂器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如鑼、鼓、鐃、鈸等打擊樂器,簡便易學,又可以迅速幫助學生找到戲曲表演的感覺,如“鑼鼓經”在戲曲表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唱、念、做、打是戲曲的血肉,那么鑼鼓經就是它的骨骼,一陣鑼鼓既可以渲染磅礴的氣勢,又能烘托演員的表演。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伴奏樂器的加入可以很好的提升戲曲教學的質量。
三、小學階段“體驗式”戲曲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教師加強戲曲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具備過硬的戲曲素養對學生的學習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并提高自身戲曲表演素養。我們認為,教師的自我成長離不開三個方面:1.研讀相關著作。教師們需要學習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理論,還要對戲曲教學逐漸形成全面的、深刻的、系統的理論理解,才能取得教學的成功。因此,教師要研讀有關體驗式教學和戲曲教學的相關著作,才能深化自己的知識儲備,具有強大的理論支撐,以便解決自己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研究難題。2.有關專家指導。教師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需要專家的參與和引導,答疑解惑,以此幫助教師建立一種正確的、可持續的戲曲教學觀念,從而達到有效傳承、形神兼備。3.加強教師交流。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憑一己之力只能管中窺豹,而集體的智慧往往能夠看清事情的全貌。所以,教師之間集體交流、相互碰撞,更能夠幫助他們全面理解體驗式戲曲教學的真諦。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目前中小學的戲曲教學并沒有一套系統可操作的教材,所以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格外慎重。眾所周知,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對教學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于網絡時代的學生們來說“戲曲音樂”這門課無異于一門“異文化”課程,其戲劇節奏的緩慢、唱腔的復雜、念白的晦澀、舞臺表演的奇怪夸張等像一道道壁壘橫亙在他們對于戲曲的理解中間,正是由于這種“不理解”而導致他們對戲曲的“疏離”,選擇能拉近這種“疏離”距離的教學內容,是授課教師需要仔細琢磨的問題。筆者認為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首先,是從大眾中流行度較高的戲曲唱段中選擇,如京劇《紅燈記》、豫劇《花木蘭》中的精彩唱段,也可以將部分優秀戲歌作品引入教學中,如《梨花頌》、《我愛北京》、《說唱臉譜》等作品,都是學生感興趣且易于接受學習的。其次,在選定了合適的教學內容之后,與之相配套的音頻或視頻等教學輔助材料也要作甄別和考量,如畫面的清晰度、觀賞度;演唱效果的清晰度、可聽度等。如果有了好的教學內容和與之相配套的優質音頻、視頻材料,加之教師生動的講解,那么戲曲“體驗”教學就有了成功的保證。
(三)精心設計體驗活動
精心的體驗活動,不僅體驗活動本身要切合教學目標,并且體驗活動必須具有可操作性。體驗活動必須符合以下要求:配合教學目標,體驗不是漫無目的的體驗,體驗式教學也必須預設目標、精煉有效,能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完成;要做到全體學生參與進來,而不是某一個學生的單獨展示;活動形式多樣,保持學生興趣。如在教學戲曲唱段時,要特別精神設計戲曲表演情節和人物,讓學生進入劇情、深入角色,做到真正有效的體驗式學習。
(四)培養學生體驗習慣
體驗式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對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提出了要求。筆者實踐的小學對學生提出了如下習慣的培養:傾聽的習慣、表達的習慣、合作的習慣和評價的習慣。在體驗式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是聽的人,而是充分調動自己的眼、耳、口、手、腦、身來參與體驗、并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體驗式教學中,每個學生都要參與交流,進行反思,這要求學生都有良好的傾聽和表達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合作與評價習慣。在合作習慣上,應培養學生學會求助、學會幫助的習慣,除此之外,體驗式教學還經常涉及到小組活動,學生快速形成小組展開體驗,學生在小組中如何行動都是需要長期鍛煉的。評價的習慣,要求學生具有評價同學的意識以及組織評價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易虹.體驗式教學及其在小學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徐燁.論戲曲音樂課程的“體驗教學”[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04):125-130.
[3]葛月紅.在戲歌中尋覓“精”、“氣”、“神”[J].中國音樂教育,2011(09):36-38.
[4]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6):143-145.
[5]郭佳,李光霞.從傳輸式教學到體驗式教學[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01):124-128.
[6]陳亮.體驗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