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仲環(huán)
摘 要:中職教育為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哲學與人生》是中職教學中的德育必修課,它是幫助啟迪學生智慧,提升哲學思想,思索人生意義的重要學科。哲學本意是愛智慧,是引導思索的學問。不同于其他學科存在灌輸知識,這一課重在啟迪二字,重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世界上不存在亙古不變的絕對真理,教育學生始終保持好奇的心,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教師合理進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有理性反思的哲學思維習慣,才能更好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青年。
關鍵詞:哲學與人生 中職學校 案例教學法
一、導入
帕斯卡爾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正因為有思想,人類才變得偉大。在中職教學中,《哲學與人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思想課程。通過讓學生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從而更加了解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職業(yè)構想;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逐漸幫助學生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令莘莘學子都成為有思想的堅韌不拔的“葦草”。此篇中,我們探討中職學校如何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哲學與人生》一課的教授。
哲學能極大程度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邏輯能力。人生是一場冒險的旅程,風險埋伏在前進的路上,正因哲學的指引才化險為夷。矛盾無時不在,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綜合體,有靈魂與肉體的矛盾,有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甚至有生存與死亡的矛盾,正如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著《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而這一句話被很多翻譯家翻譯過,翻譯的結果但是卻千差萬別,這恰恰是矛盾所在。最終更被大眾所接受的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但這并不是矛盾不存在了,而是矛盾探索的體現(xiàn)。由此可見,矛盾的存在推動事物向前發(fā)展。
二、淺析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講解真實情境或事件,能充分調動課堂活躍度,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的頭腦風暴等討論,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會有很多學生潛意識里認為哲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從心理上就有厭煩的情緒。而開設《哲學與人生》這一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哲學的魅力所在。西方智者蘇格拉底的智慧、各個宗教的競爭發(fā)展,文藝復興等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東方智慧中的儒家思想,道家的無為而治,佛教在傳承中生生不息,甚至是今天的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運用案例教學法中,無論是從古今中外還是當下的時政熱點問題,都能不斷找出案例,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角色進行探討。
比如說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痪湓挘拔崾形宥劣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教師可以以這些文言的名人名句作為案例進行哲學教學。萬不可將案例二字拘泥,文學作品,生活瑣事甚至時事政治,都可找出既能體現(xiàn)哲學思想又能幫助學生建立獨立人格的案例,關鍵看教師如何尋找側重點,如何在課堂上組織應用。教師發(fā)揮得當,案例教學法不只是教學方法,會轉化為學生進步的動力。
三、案例教學法使用得當對《哲學與人生》一課的影響
試想當下中職院校,學生有好的哲學素養(yǎng),對自身將來發(fā)展有一定的規(guī)劃安排。加之學校在學期初開展有關德育行為的講座潛移默化教導學生,平時的校園及班級活動中教師潛移默化進行哲學思想的滲透,在課堂之余開展相關講座,邀請名家名師通俗易懂講解哲學幫助學生思考。學校在邀請名家時一定要甄別適合學生群體的,只有講課中知識與幽默并重的名家才能真正帶給學生思考,讓學生有所啟發(fā)。2018年火了一位62歲講述盛唐詩歌與盛世精神的教授戴建業(yè),他為什么能火,不只是因為他的講座短視頻中金句頻出,更是因為教授的幽默的講課風格與自身的文化底蘊深深融合在一起,人文精神與詼諧風格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是得到學生敬仰欽佩的重要原因。中職院校只有邀請這樣的優(yōu)秀教授教育學生,在講述案例的過程中傳授哲學,把哲學的魅力散發(fā)出來,有趣的教學會使教學成果卓有成效,最終為社會輸出一批又一批的有思想的青年。
四、在《哲學與人生》一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職學校需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提供案例準備的條件及時間、討論案例的場所、在教師指導下最終分析結果并得出結論。運用案例教學法之初,可由教師完成案例準備的工作,但這一部分工作要在課程進展中不斷向學生傾斜,因為學生在尋找案例準備案例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很好的思考過程。
其次,需要安排學生進行面對面地討論,如果不允許的話可以通過電子通訊設施進行溝通,如進行視頻會議。學生畢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愿意并且能主動分析案例,相互進行溝通并堅持自己的立場,整個教學過程才行之有效,教師一定要鼓勵學員獨立思考。傳統(tǒng)的教學傾向于告訴學生怎么做,但哲學并不是告訴了怎么做就能在實踐應用,理論的教學可能不實用,并且乏味讓學生一定程度降低積極性,學習效果并不好。而案例教學中,教師不會告訴你應該怎么辦,而是學生自己去思索、去求知創(chuàng)新,這化枯燥乏味為生動活潑。在案例教學發(fā)展后期,每位學生都要對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fā)表見解,既自評也評論他人,通過這種方式.一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促進人際交流能力提高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哲學與人生的再思索;二是激勵效果。在案例中多次技不如人情況也會有,但教學事實中我們發(fā)現(xiàn)長期落后的同學,奮發(fā)向上的勁頭最足,進步程度也最大。所以需要中職學校對哲學工作足夠重視,硬件條件上準備充裕,不斷推動學生哲學素養(yǎng)的提升,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
結語
把中職學校比作花園的話,學子是花朵,教師則是園丁。《哲學與人生》課程開展得好需要師生全員自發(fā)行動,才能真正落實哲學教育工作。中職學校作為大家長,把硬件設施做好的同時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舉辦哲學方面的知識競賽,組織相關講座,幫助學生提高哲學思想的境界。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用哲學思想來進行指導也是可取的措施,持續(xù)優(yōu)化哲學教學工作的手段和載體,形成學生積極參與的局面。同時,中職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把握好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學校和班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穩(wěn)步推進哲學教育工作,實現(xiàn)協(xié)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杭麗娟.創(chuàng)設生活化哲學課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職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職業(yè)教育(中旬刊),2018.
[2]李國存.中職《哲學與人生》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
[3]任曉靜.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哲學與人生”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8.